5月11日下午,酷派在香港就与小米专利纠纷一事召开媒体沟通会,要求小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专利的设备。酷派集团昨天就对外发布公告称,小米多款手机侵犯其专利权,要求停止销售小米MIX2等多款手机,并赔偿经济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酷派第一次起诉小米索要专利费。在今年年初,酷派就称,小米等四个被告在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权产品方面侵害了原告三项发明专利,给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本次发布会上,就此案酷派首席知识产权官张娜表示,酷派在1月份对小米发起了诉讼并获受理,但小米提出管辖权问题致使案件已经被驳回,目前小米正在上诉阶段。
酷派认为小米侵害了其“多模移动通信终端通话记录界面系统的实现方法”发专利权,要求小米停止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害专利的小米MIX2、红米Note5、红米5Plus手机的行为,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酷派称,案件已被受理,尚未开庭审理。
针对本次诉讼,小米回应称称,针对2018年5月10日酷派公告其向审理法院申请诉中禁令一事,小米方面截止目前并未收到法院的任何通知。针对酷派的诉讼行为,小米将积极应对。酷派主张权利的几项专利的稳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经针对酷派主张的几项专利提交了无效请求。小米称欢迎所有拥有真正高质量有效专利的合作伙伴,小米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各手机机型如常热销。
众所周知,曾经作为“中华酷联”四大手机巨头之一的酷派,目前经营状况欠佳,其在2018年4月3日才发布了2016年的年报,而2017年年报尚不知何时发布。根据其2016年年报显示,酷派到2016年底账上剩下的资金只有13亿港币,其中会计师的报告里提到,2017年能收回的卖地卖资产的资金总计可能只有1亿港币。酷派发布的2016年度财报披露,酷派集团2016年收入为79.6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84亿元),同比减少45.7%;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3.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08亿元)。
酷派在财报中表示,收入减少主要因为业务重组过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剧烈以及该年度市场份额及销量减少所致。期间来自酷派4G智能手机的收入同比减少42.6%,至2016年的73.4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8.85亿元),主要因为该年度手机销量减少所致。不仅如此,其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酷派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为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
2016年6月,乐视入股酷派成为第一大股东,不到两个月,原酷派董事会郭德英辞职离开。随后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乐视爆发资金链危及,成为酷派加速坠落的导火索。
正是因为资金链的紧张,此前有传闻称酷派有百亿的土地资源,打算“卖地转型”。
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大数据厂商QuestMobile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年底相比,各品牌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苹果稳居第一,而国内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竞争激烈,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酷派今年虽有新品发布但在市场上“存在感”不高,而其本身“卖身”乐视之后深陷巨亏和资金链断裂泥潭早已有些“力不从心”,而在小米IPO之际再以专利授权“发难”,酷派的行为更是耐人寻味。
【原创声明】本文为科技讯原创,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