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赛者的违规作弊行为,替跑、抄近路、兴奋剂,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不少跑友仍将这些视如儿戏。
前不久,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猝死索赔案终于告一段落。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厦门马拉松替跑猝死索赔案做出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结果,驳回了替跑猝死死者家属方的赔偿诉讼请求。
可能有的跑友并不知道这件事,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
厦门半马替跑者猝死案经过
2016年首届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共有1.8万名跑者参赛。不幸的是,有两名男性参赛者在比赛中意外猝死,令人惋惜。然而在赛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经过组委会核查,其中一名死者吴某竟然是替跑者。


一个月后,死者的家属将号码布转让者和赛事组织方一同告上了法庭,并提出了各项赔偿项目,金额总计123万元人民币。

李某就是那位号码布转让者
厦门市海沧是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虽然赛事主办方和号码布转让者都有过错,但均不能认定与吴某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赛事主办方和号码布转让者无需承担责任。因此,法院驳回了死者家属的赔偿要求和诉讼请求。
之后,死者家属又上诉至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原本123万元的赔偿金额降到了55万。二审中,法院认为死者家属提供的请求依据不充分,再次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法庭上泣不成声的死者家属
选手猝死在马拉松赛事中并不少见,但替跑者猝死却是国内首例。虽然号码布转让者和赛事主办方在情理上都有过错,但从法律上来说,他们与替跑者的死并没有直接关系。家人的幸福、自己的生命,这名替跑者为自己的一时侥幸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
替跑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替跑现象由来已久,在国内外的马拉松赛事中频频发生,可以说是作弊行为中的“No.1”。跑友们对赛事日益增长的热情,反倒成了替跑现象愈演愈烈,屡禁不止的“养料”。
虽然国内的赛事越来越多,为广大跑者们提供了更多参赛的机会和选择,但就算这样,那些顶级的金标银标赛事还有颇具人气的特色赛事对跑友们依旧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国内的一些比较大型的赛事总是吸引了最多跑友的目光, 例如北马、上马、汉马,但这些赛事的低中签率每年都让不少报名者铩羽而归,还有些赛事的中签率都与跑友过去的参赛数量和成绩挂钩,比如上马。跑友们挤破了头都未必能得到参赛名额,替跑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替跑几乎成了一种“产业”。在报名中没能中签的跑者通过各种渠道花钱为自己买到了一个参赛的机会,还美其名曰:“只是想感受现场的气氛”;有的跑者遇到“好心”的转让者还能免费替跑,成绩归号码布转让者,赛后完赛品和奖牌则属于替跑者,听起来还真是两全其美,而这两种思维更是成为了跑圈的常态。
一个号码五人用
2017年北京马拉松,一张参赛者的合影刷爆了跑圈,原因是,合影中的三名男子佩戴的号码布竟然是一模一样的!网友也戏称他们为“D0198男子天团”。

D0198天团的自信合影
赛后据组委会核查,证实佩戴D1098号码布参赛的替跑选手除了天团的三人外,还有另一名男性参赛者和一名女性参赛者,四男一女的配置,好像让小跑想到了流星花园?不过,和其他替跑者心虚的遮遮掩掩相比,北马的这些替跑者也确实够坦荡的。

秀恩爱秀到央视的“替跑情侣”
北马的替跑者够奇葩了吧?还有更奇葩的!2017年成都马拉松,一对情侣在央视的镜头前牵手相吻,事后两位主角还在微博高调亮相。但原本温馨的场面却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有网友发现他们的号码布佩戴异于常人,而根据组委会赛后的核查,原来这对情侣两人均为替跑者!竟然还把恩爱秀到央视了,这对“替跑情侣”可能是想火想疯了吧!
戴着前一年号码布参赛的“跨时空替跑”
2016年广州马拉松,参赛号为A2935的选手被发现竟然是佩戴着2015年的号码布来参赛的,上面还打过勾。15和16年两张号码布的不同在于它们的上半部分,而且2016年的号码布上有名字,而这位机智的跑者把上半部分遮了起来,最终成功蒙混过关。

2016年的A2935参赛选手
这还没完,在查阅了2015年广马参赛选手的照片后,大家惊奇地发现,这竟然还不是同一个人!好一个“跨时空替跑”,小跑只能送上一个大写的“服”。

2015年的A2935参赛选手
除了刚接触马拉松不久,中签难度大而只能替跑参赛的跑步小白外,为了赛事的高额奖金铤而走险,或者为了利益被雇佣当替跑“枪手”的精英跑者也不在少数。
冠军选手也替跑
刚结束不久的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因为“身着2017,撞线2018”这句自欺欺人的标语砸了自家的招牌。而在赛后,鸟巢半马还被曝光了替跑丑闻。

男子组第三的获得者是一位名叫冯港的参赛者,但其实参赛的根本不是冯港本人,而是曾获得2017年丽水马拉松冠军的蓝某。


衣服都一模一样,就是你没错了!
赛后,冯港和蓝某都被赛事处以赛事终身禁赛的重罚,名次和奖励也被没收。能获得丽水马拉松的冠军,说明蓝某具有一定实力,发生这样的替跑事件对他的跑步生涯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拿自己的生涯作赌注,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少赛事主办方都启用了各种举措和新技术来遏制,如必须本人领取号码布和装备、荧光防伪验证号码布技术等,但实话实说,作用都不明显。如果要在检录口进行身份证检查,又会大大增加赛事组织成本,影响选手参赛体验,并不可取。
大部分赛事都会对被发现替跑的号码布转让者和替跑者处以禁赛的处罚,可有的人不仅不怕替跑被发现,连禁赛处罚都无所畏惧,像今年鸟巢半马发现的韩顺渊就是个例子。

虽然还无法根治替跑的发生,但作为赛事主办方,还是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替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像上面提到的广马、北马,都有在比赛中及时发现问题的机会。难度不小,但为了赛事的健康发展,值得一试。
要想真正杜绝替跑现象,主办方最有力的武器还是跑友们的自觉。替跑猝死不会经常发生,但也实实在在地给那些不以为然的替跑者敲响了警钟。一旦出现意外,替跑者是没有任何保险和赔偿的。如今跑步赛事数量逐年在增加,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不同类型的赛事供跑友选择参加,实在犯不上去冒这个险,犯不上去冒这个险。
那么,跑友们对替跑现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进行互动,留下自己的见解~
(上海跑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