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五大国共同发力 能否“治住美国”?
2018-05-31 15:56  浏览:206

作者:丛培影 团校“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博士后

日前,据德国报道,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五大国决定在近期就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相关议题举行会谈。虽然截止到目前,会谈的具体议题还不能确定,但却向外界表明五大国已组成了联合阵线,试图为伊朗继续遵守核协议做出最后努力。在摆脱美国的新合作框架中,德、法、英三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外界对此举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依然存有疑问。

欧洲国家自身面临内外挑战

美国此次单边退出无疑对伊朗核协议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如果美国退出并重新实施只限于伊朗企业和个人的制裁,那么在五大国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核协议还可以继续执行。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任何与伊朗继续保持业务往来的企业和个人可能面临美国的制裁,这将直接影响核协议的继续执行。德、法、英三国在继续维持核协议态度一致且十分积极。然而,欧洲企业在是否和伊朗继续保持业务往来问题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它们在美国退出协议后表达出担忧。

据半岛报道,总部在丹麦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航运、总部在德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安联保险和总部在意大利的世界三大知名冶金设备制造商之一的达涅利集团都宣布计划终止或者逐步取消在伊朗的业务。总部在法国巴黎的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的道达尔公司也警告,如果得不到美国官方的制裁豁免,将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撤出数十亿美元投资项目。这些重量级企业做出的决策考虑的是其整体商业利益,欧洲国家只能通过提出倡议和政策支持的方式予以挽留,却不能对其实施强制。更为麻烦的是,这些全球性大企业的撤出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出现欧洲企业的“退出潮”。

伊朗对于欧洲国家保护核协议的能力存有疑问。伊朗外长扎里夫认为,欧洲国家还需要采取实际的举措增加伊朗的投资,否则核协议依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美国设置“12项条款”的谈判前提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在宣布对伊朗新战略时,明确表示华盛顿将会对伊朗政权实施前所未有的金融压力,除非伊朗遵守美国提出的“12项条款”。这将是新协议达成的前提条件。“12项条款”具体包括给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更大的核查权限;停止铀浓缩;停止弹道导弹项目;释放美国和美国伙伴国家与盟国的公民;停止支持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尊重伊拉克主权,支持解除什叶派民兵武装;从叙利亚撤出军事力量;停止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其他恐怖分子的支持,停止庇护“基地组织”的领导人;结束对周边的国家的威胁性行动等。实际上,“12项条款”主要可以概括为对伊朗的四项关键限制:第一,接受更加严格与全面的国际核查;第二,放弃弹道导弹研发项目;第三,停止对“恐怖主义”的支持;第四,放弃在中东地区的实力扩张。蓬佩奥

虽然蓬佩奥将这些要求称为基本要求,而非不合理要求,但美国也已经十分清楚伊朗绝不会接受。原因包括,一些要求在伊朗看来是美国为其罗织的“罪名”,一些要求彻底颠覆伊朗此前在中东地区取得的成果,一些要求突破伊朗国内保守势力所接受的底线。欧洲外交关系埃莉·格兰梅耶将美国新条款描述为“投降条件”。伊朗总统鲁哈尼明确表示,不会接受美国提出的“单边”要求,并声称“美国为其他世界做决策的时代已经结束”。伊朗外长扎里夫也推文表示,美国正在重复之前的错误选择,只会收获同样的恶果。

伊朗的行动决定事态的走向

欧洲等五大国和美国都表明了自身的立场和态度,但未来还是要看伊朗如何采取行动。虽然,伊朗代表还没有确认是否出席五大国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谈,但可以明确的是伊朗多次表示会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各方继续保持合作。然而,这种合作是否能够继续延续,还要看伊朗在继续遵守核协议的前提下,国内经济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一旦影响超过了预期,并威胁到其政权的稳定,伊朗可能也会选择退出核协议,重启铀浓缩计划。另外一种可能是伊朗只是象征性地参加与五大国的和谈,并表明美国提出了无法接受的条件,留在协议只会无法改善自身困境,只能选择直接退出核协议。面对美国的严苛条件和全面制裁,伊朗继续留在核协议框架的前景并不乐观。无论是尝试合作还是直接退出,都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中东地区爆发战争的风险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