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为何摩西不能进迦南?
2018-06-01 09:31  浏览:8848

 

摩西可以说是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绝对功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向上帝提出了一个几乎可以说是临终遗言式的恳求:“求你容我过去,看约旦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黎巴嫩。”(申3:25)。但上帝的回答,却似乎有些不近人情的决绝,“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事。你且上毗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旦河。”(申3:26-27)。

 

这种拒绝是根本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上帝为何对一个全然向自己尽忠的仆人(民12:7),如此反应呢?

 

1、违背上帝的吩咐

在加低斯,百姓因为没有水而争闹时,上帝晓谕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招聚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发出水来,水就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民20:8)。但是,摩西因为被百姓惹动,用嘴说了急躁的话(诗106:33),怒气之下,忘记神的吩咐,而用杖击打磐石两下。虽然他违背上帝的命令,但是上帝还是有恩典:有许多水流出来供百姓和牲畜喝(民20:11)。


可是,摩西的行为也为他带来上帝的责罚,“因为你们在寻的旷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尊我为圣,得罪了我。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得进去。”(申32:51-52)

 

上帝的反应是不是有点苛责了呢?其实不然。这次是摩西第二次击打磐石。在此之前,上帝确实曾吩咐摩西击打过磐石一次(出17:6)。

 

在圣经中,磐石常常代表上帝自己(申32:18;撒上2:2),击打磐石,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耶稣基督为我们的受苦、受死。所以,上帝吩咐摩西一切举动的背后,往往有丰富的属灵含义。但是,摩西破坏了这些,第二次他再一次击打磐石。第二次的含义,应该是耶稣基督不必再受苦难,祂二次降临带着审判、权柄和荣耀,而祂涌流的活水,将成为每一个上帝儿女们的供应、喜乐和满足。

 

所以,如果说摩西是按照他过去成功的经验事奉呢(击打磐石就能出水的经验),这种事奉显然是一种严重的失败。我们应该总结和利用经验,但却更应该听从神,而不要让经验成为自己事奉的拦阻。当然摩西因为经验如此的可能性较小,应该更多是因为发怒导致没有遵从上帝的吩咐(参前)。可见,再伟大的人,在怒气当中的决定也是不明智的。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自己的怒气,不在怒中做任何决定,也不去做任何事情(祷告除外)。因为此时的所言所为,往往会给我们或他人带去伤害,与我们的生命无益。

 

2、摩西是律法的代表

摩西不能进入迦南地,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他是律法的颁布者(申33:4),其本身就代表着律法,而其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民11:28)则代表着耶稣。其实,约书亚和耶稣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是相同的:耶和华是救恩。更准确的说,两个名字是一样的,只是不同语言的音译而已。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代表耶稣的约书亚能够进到应许的迦南美地(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曾论到此点,详参来4:8-9),而代表律法的摩西,却不能够。因为律法不可能引人进入恩典,只是叫人知罪而已(罗3:20)。所以,约翰福音1:17中说:“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摩西特别改变约书亚的名字(民13:16),也是具有深意的,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其职分本身就已经限定:此生他绝不会进到迦南地。

 

不过,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在上帝心中的地位,因为就其职责而言,他真的是全然为神尽忠的(民12:7),是神所称许的,他已完成了神对他的托付。

 

今天对你我而言,我们的托付是什么?我们是否会像摩西那样为神全然尽忠呢?

 

摩西渴望进到迦南地(应许中的恩典之地),而今天他所渴望的,我们都毫不费力、白白的得到了。正如耶稣所说的:“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太13:16-17)。

 

靠着耶稣,站在这恩典之地,今天的我们实在不能不感恩,深愿这份感恩,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动力,可以一生爱主,一生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