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除了寻根,还应当为走失儿童做点什么?
2017-09-06 17:55  浏览:288

人迹稀少的电影院里,正在播放印度电影《雄狮》。

从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前半部是印第语和孟加拉语。看上去,混乱而辛酸,随时会堕入深渊。而四十分钟后,突然变成了译制片,中文配音和突然转亮的屏幕。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另一部电影。

故事是这样的:走失的印度男孩,历经流浪、拐卖、收容、管治,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收养。由于走失时年纪尚幼,他不但记错了自己家乡的拼法,还始终以为自己名叫萨罗 ( Saroo ) 。他的真名应当叫作舍罗 ( Sheru ) ——在印第语里,这个词是雄狮的意思。

有影评分析,当他长大后,对于家乡和母亲的寻觅,其实也是在找回儿时走失的自己。人们说,这还是曾经英联邦殖民地的印度,在被西方文化 " 收养 " 后,对于自我的寻找——原本该是雄狮,只是迷失了方向。


这部电影获得了今年奥斯卡奖的多项提名。其中,光影、音乐等电影语言的使用尤其出色。从一个走失孩子的视角,这部电影呈现了其家乡的贫穷但美好、加尔各答车站的混乱和庞杂,以及拐卖者毕露的凶象,和收容所阴冷与 " 黑幕 "。

萨罗的家,在干裂沙原上的偏远农村聚落里;矮小的土坯房,没有电,温饱难保。然而这个家意味着妈妈、哥哥和妹妹,令萨罗走到哪里都魂牵梦萦。走失之后的萨罗无数次梦回故乡,同时,光影也随着回忆变得柔和温情。


而加尔各答火车站,位于印度东部的西孟加拉邦。这个城市,是以混乱著称的印度四大城市之一。5 岁的萨罗走失后,在一列火车上睡着,列车行驶数天后,他被带到了加尔各答,矮小的身躯立即被豪拉火车站(加尔各答地标之一)汹涌的人流吞没。

在火车站里,电影运用了许多由萨罗出发的主观镜头:在来往乘客的推搡拥挤中,萨罗目力所及多为人们的腰部与衣衫下摆,和不知将奔向哪里的火车巨兽。昏暗的低调光下,油腻腻的豪拉火车站、透着暗哑金属色的豪拉大桥、带着鱼腥味的泥泞道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混乱街市,构成了萨罗眼中的加尔各答。

夜色降临,成了流浪儿的萨罗该到哪里去呢?他和地下通道里的其他流浪儿挤在一起。冰冷的夜晚中,一位流浪少年给萨罗让出一张纸箱供他休息,让萨罗纯真却略带戒备的眼神终于流露出片刻的放松。然而下一刻,这些地下通道里的流量儿童便被 " 收容人员 " 粗鲁地拎起带走。孩子们惊恐不安地在昏暗灯光下四散奔跑,却难逃未知凶险的命运。


在印度,火车站有着大量的流浪儿童。因为印度火车系统管理十分松散,站台多为开放式,上车才检票。在最低等的车箱里挤满了人,乘务员完全无法检票。所以许多流浪儿会以此逃票,穿行于一个又一个火车站。根据印度社工组织的调查,流浪的孩子一般选择群居,以提高安全性,相互照顾。然而他们也经常沦为盗窃犯罪组织的工具。因而社工组织定时前往火车站,进行 " 社会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