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攻略
巴赫点评平昌、北京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
2018-06-05 17:41  浏览:237
6月4日,国际巴赫在总结会上发言。 当日,国际平昌冬残奥会总结会在北京首钢办公区开幕。记者张晨霖摄 6月4日,国际巴赫在总结会上发言。 当日,国际平昌冬残奥会总结会在北京首钢办公区开幕。记者张晨霖摄

记者姬烨 汪涌

2014年底,国际第127次全会全票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改革提案,40条改革建议围绕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三大主题。巴赫曾直言,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份“伤筋动骨”的改革提案仅用1天时间就全票通过。

2018年平昌开幕之际,国际第132次全会正式推出办奥“新规范”,总共118项改革措施将《奥林匹克2020议程》诸多构想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从成为候选城市,到举办,再到留下奥运遗产,“新规范”是对未来办奥的根本性重塑。

正在北京举行的平昌总结会上,巴赫说,虽然《奥林匹克2020议程》在平昌申奥成功后才生效,但平昌已经开始受益于《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的许多建议。而2022年北京将是第一届从一开始就充分享受改革红利的。

《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无疑是巴赫主动寻求改革的路线图。如何确保奥运有一个恰当规模?巴赫无疑希望通过平昌2018、东京2020和北京2022,向世人展现《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办奥模式掀开的新一页。他说,奥运的亚洲周期展示了亚洲对未来的愿景,而作为一个欧洲人,他时常在欧洲大陆上怀念亚洲的活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平昌:契合长期目标、注重伙伴合作

“我们的目标是让能够最大程度上与主办城市的长期需求和目标相契合。”巴赫在总结会上说。

对于平昌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举措,巴赫举例说,平昌在交通方面修建了连接首尔和比赛地的高铁,而奥运村、可持续的风力发电等都将让平昌在现在和未来几十年受益。“无论是否举办,这些基础设施都会得以发展,但为适时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额外动力。”

巴赫强调说:“这些例子显示出把的运营成本与其他投资(如基础设施)分开的重要性,将两者混为一谈,会使我们对举办的真实成本产生误解。”

注重伙伴合作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巴赫表示,平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国际、平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密切合作。

“正是这种合作使我们共同创造出新的里程碑。平昌女运动员人数创历史新高。六个国家(地区)首次参赛。首次成功推出了六个新的比赛项目。所有这些奥运‘首次’纪录都是靠伙伴关系与合作实现的。”

北京:充分利用遗产、促进区域发展

依照惯例,每届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国际都会在下届举办城市召开总结会,旨在向未来的主办方分享在办赛策略和运行方面成功经验。平昌总结会就在北京首钢办公区举行。

巴赫认为,首钢工业园区是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一个绝佳范例。首钢的钢铁生产在2008年前开始停产迁移;如今,这片园区改造后,迎来了北京的入驻,并将建设北京单板滑雪大跳台的场地,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北京也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的遗产。北京赛区的大部分场馆是2008年北京的原有场地。“《奥林匹克2020议程》非常重视从奥运筹办的最初阶段就融入遗产方面的规划。”巴赫说。

他指出,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指引下,北京还将可持续纳入所有领域的规划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希望通过举办北京,推动国民健康,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对此表示赞赏,因为这些目标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精神是一致的。

“我时常在欧洲大陆上怀念亚洲的活力”

2013年,就任国际不久的巴赫抛出改革宣言时,有不少人认为他“杞人忧天”。毕竟,最近几届的成功举办表明,现代正处在其诞生100多年来的最好时期。然而,当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城市先后退出申办2022年,国际突然感到了一丝危机感。

随着近几年一系列主动求变,目前有意申办2026年的有: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加拿大的卡尔加里、瑞士的锡永、日本的札幌、奥地利的格拉茨、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以及意大利三城科尔蒂纳丹佩佐、米兰、都灵。2019年9月的国际全会上,将选出2026年举办地。

巴赫表示,2026的候选城市将从成为候选城市之初就受益于办奥“新规范”。

“我们的‘新规范’为2026年的候选城市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也为他们减少了财务和运营压力……更加关注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在签署《举办城市合同》之后,国际不能单方面强加任何新的要求和条件。”

他还说,“新规范”将为未来的夏奥会节省约10亿美元,节省约5亿美元。“当洛杉矶获得2028年举办权时,该市市长埃里克·加切蒂总结了他对‘新规范’的体会:‘过去我们被告知国际非常刻板,但今天我们看到国际非常灵活。过去我们听说‘新规范’要求十分苛刻,让我们必须雄心勃勃,但其实它是合作和协作的。’”

谈及的亚洲周期,巴赫说:“亚洲连续举办三场向我们展示了亚洲对未来的愿景。这是个有追求、自信、真实的‘我可以’的态度,亚洲希望将未来塑造得更好。作为欧洲人,我时常在欧洲大陆上怀念亚洲的活力和对未来的信心。欧洲人似乎对未来充满不安和犹豫。本着学习此次总结会经验的精神,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都能够向亚洲学习这种对未来乐观自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