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女人,不争爱情争口气
2018-06-06 01:25  浏览:191


这是“知性女人”专栏第27篇文章。

今天这位是京剧演员孟小冬。

孟小冬,一生绕不开梅兰芳,绕不开骄傲。骄傲是她的铠甲,发誓要比梅兰芳更出名,终成至高的“冬皇”。骄傲又是她的软肋,离开梅兰芳之后,发誓要嫁给比梅更好的男人,要过得更好给梅看,何尝不是一种忘不掉?


20世纪初,晚清,在没有电视、电影的年代,梨园就是整个娱乐圈。

 

而娱乐圈,自始至终都是吸引众人眼睛的是非之地。

 

上海有个同庆街,就是梨园艺人聚居的地方。1908年的冬天,一个女孩降生在这里的一个梨园世家里。

 

她叫孟小冬,似乎是专为京剧而生的。

 

她的一生也似乎早注定了会充满是非和传奇。

成名成角,为爱嫁给了梅兰芳做姨太太


11岁的孟小冬就就开始了搭班唱戏、跑码头的江湖生涯。

 

凭借惊人的天赋和从小的熏陶,孟小冬小小年纪已经红遍了整个京城,成了梨园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成名成角的孟小冬举家迁到北京,住进北京东四三条25号院。

 

1925年,孟小冬18岁,正值如花似玉、风华绝代的年龄。她在堂会上认识了伶界大王梅兰芳,两人合演经典桥段《游龙戏凤》。

 

京城一时万人空巷。

 

在台上,孟小冬是风流倜傥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是千娇百媚的李凤姐。

 

在台下,孟小冬是光彩灼人的美少女,梅兰芳则是风度绝佳的翩翩公子。

 

郎有情,妾有意。时间一久,两人情愫渐生。

 

但当时的梅兰芳已有两房夫人:大夫人王明华体弱多病,一直在天津疗养;二夫人福芝芳,在北京操持家务。

 

如果要嫁给们梅兰芳,就只能做个三房姨太太。这让一向骄傲的孟小冬颇有些犹豫。

 

然而,面对真爱,加上众人的劝说,孟小冬最终舍弃了一身的骄傲,嫁给了爱情。

 

嫁给梅兰芳的孟小冬并没有进入梅家,而是另居别处,深入简出,也再难在戏台上看到她的身影。

 

婚后,两人的日子倒也过得甜蜜而安宁。

 

然而,这一切宁静却又很快被一起枪杀案所打破。


成也才色,累也才色


如果说举世无双的才情和姿色成就了孟小冬,但是给她带来麻烦的,却也正是她的才情和姿色。

 

当年孟小冬艳冠京城,无数人为之倾倒,几近癫狂。

 

一个叫李志刚的学生对孟小冬痴恋至深,无法自拔。

 

有一段时间,孟小冬每天在前门外大栅栏出演,李志刚每场必到。

 

后来,戏院门口贴出告示,说孟小冬的演出暂停一周。

 

但是一周后,李志刚赶到戏院,并没有见到演出的孟小冬,而是听闻她已经嫁为人夫。

 

一时激愤,李志刚带着手枪去找梅兰芳,又拉梅兰芳的友人张汉举做人质。

 

情急之下,梅兰芳从后门逃走,报案。

 

在大批侦缉队军警的围困下,慌乱之中,李志刚开枪打死了张汉举,军警开枪击毙了李志刚。

 

张作霖下令将李志刚的头颅斩下,挂在前门外示众。

 

这起血案在坊间还有另一版本:传说元凶并非大学生李志刚,而是市长公子。

 

本来就是格外吸人眼球的娱乐圈名家,一场血案更是将两人推到了风口浪尖。

 

梅孟二人的生活再也无法回到以往的平静。


有爱而无名分,金童玉女终成离散鸳鸯

 

1930年的夏天,将梅兰芳一手带大的伯母去世。

 

此时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已近四年,但却还从未进过梅宅的门。

 

她决定以儿媳的身份前往梅宅祭奠亡人,既要尽本分,也要讨个名分。

 

孟小冬削了短发,戴了白花,不料却吃了个闭门羹,被梅家人挡在了门外。

 

后来孟小冬在香港的私淑弟子蔡国蘅回忆说:“因为她穿上孝服,就等于进了门了,算他梅家的人了,但梅家人不认,不让她进门。”

 

更打击人的是,“就连梅先生也不让她进门,说你‘回去吧,你回去’。孟小冬大受刺激,没脸做人啊,所以她哭哭啼啼离开梅家。”另一京剧名家许锦文的这段描述听来让人黯然神伤。

 

骄傲的孟小冬能够征服所有人,却无法为自己在婚姻上争取应有的名分。 

 

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上连续发表声明:和梅兰芳断绝一切关系。

 

此前有谣言说她曾经和血案凶手李志刚有过恋爱关系,她一并严辞澄清。

 

字字铿锵,激愤难平,孤傲清高的孟小冬,跃然纸上。

重返戏台,锋芒毕露


离开梅兰芳之后,孟小冬对外宣言:“今后我要唱戏,不会比你差,还是头牌,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一跺脚就满城乱颤的。”

 

曾经轰轰烈烈的爱,只剩下了势不两立的恨。

 

后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其唯一一位女弟子。在余叔岩极为严格地教习下,孟小冬的唱功大有改进,几乎脱胎换骨,声誉日隆。

 

1938年12月,孟小冬在北京新新大戏院上演了她拜余叔岩后的第一场大戏《洪羊洞》,余叔岩亲自把台。轰动整个京剧界,一时无人争锋。

 

天津一家报馆的总编辑沙大风给她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冬皇”。

 

沙大风是天津名士,老戏骨。他号称崇拜“荀孟”,但不是先贤荀子、孟子,而是当时的梨园名家荀慧生和孟小冬。

 

他认为谭鑫培、梅兰芳等人都算是伶界大王,但孟小冬还要超过他们。所以,他要叫她“冬皇”。

风云人又遇风云人,孟小冬嫁给杜月笙

 

1947年8月,上海滩大亨杜月笙过六十大寿。

 

适逢广东、广西、四川、苏北等地水灾,杜月笙决定祝寿赈灾义演。于是,当红名角齐聚上海滩。

 

杜月笙女儿杜美霞回忆说:当时请了很多北京的名角唱戏,其他人一般都是几个人合演,只有孟小冬单独演 《搜孤救孤》。

 

孟小冬的戏大受欢迎,大家为了听她一台《搜孤救孤》,当时颇为奢侈的无线电因此大销。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出《搜孤救孤》竟成了孟小冬的绝唱。

 

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

 

时势动荡,杜月笙惦记在北京的孟小冬,派女儿将孟小冬接到上海,再随家举迁香港。

 

不久,不惑之年的孟小冬嫁给了年近花甲的杜月笙,也算是兑现了当年她离开梅兰芳时说的狠话。然而,婚后不久,杜月笙就离世了。

 

香港并非京剧沃土,市场极为不景气。因为战乱逃到香港的京剧名家很多,但大都因无法生存,又不得不再回到大陆。

 

孟小冬坚持留在了香港,多人苦劝,她也不依。

 

著名戏曲理论家朱文相分析孟小冬所以坚持不回大陆有两个顾虑:一是她嫁给杜月笙,她认为这个是问题,作为上海青红帮的头子,杜月笙的地位让她对回大陆心有余悸;其次是孟小冬抽大烟,她戒不了,她知道大陆不让抽大烟。

 

1977年5月26日,70岁的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在台湾去世,传奇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


传奇的人走了,留下传奇的故事任人传说


梨园界一直这样一个传闻:当年梅孟决裂以后,孟小冬曾生下过一名女婴,因对梅兰芳的怨恨,她将孩子交予他人抚养。

 

后来京剧名家、梅门弟子杜近芳生父母不详,而且容貌酷似梅兰芳。就有人推定她就是当年当年梅兰芳和孟小冬的骨血。

 

无论传闻是真是假,如果梅孟真的后继有人,怎么也算是对世人的一种安慰吧。

 

然而,也不必太过遗憾,传奇,也许从来不曾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