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英国人带来伟大的西方秩序,HK城邦定然不会存在;若无广府、客家、福佬、疍家等南粤主要族群聚集在HK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做出优秀表现,这座以粤人为主要人口的城邦也绝不可能有今日的伟大与荣光。
· HK城邦的建立 ·
hhh1841年1月25日,英国皇家海军“硫磺号”舰长拜尔秋(E. Belcher)率队在HK岛西北角的上环水坑口登陆,将之命名为“占领角”。次日上午8时15分,英军在“占领角”升起英国国旗,为维多利亚的女王三次欢呼。英国对清贸易商务总监查理·义律随即在“威里士厘号”军舰甲板上宣布,HK已是女王陛下的领地。 英治HK城邦伟大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
hhhHK所处的位置得天独厚,正在南粤各族群势力范围的交界点上。港岛北面、西面为珠三角,为广府人聚居区。东北则为粤东丘陵地带,乃客家人聚居区。此外,东北沿岸则靠近福佬人聚居的海丰、陆丰。自18世纪起,HK岛东北面的长洲岛上便居住着一批福佬移民。至于沿海及珠江口的疍民亦十分青睐HK岛,时常在此避风。从一开始,HK城邦便为南粤各族提供了一处自由的场所,并命中注定成为多族共存之地。
hhh当英人占领HK岛时,岛上仅有一些零星的疍民和靠采石为生的客家村落,居民共计3650人。英国人在岛上的最初定居点位于其登陆点略东的地方,其后扩展至西环、上环、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一线,称“域多利城”。岛上的客家居民成为HK城邦最早的建筑工,为城邦修建了最初一批西式建筑。1841年6月7日,义律宣布HK为自由港,无需向英国支付任何款项。 这表明从一开始,HK就是自由之地。1841年8月,义律被召回国,英方以砵甸乍(又译“璞鼎查”,Henry Pottinger)代之。1842年8月29日,英清签订《南京条约》,清帝国正式将HK岛割让予英国。砵甸乍随即于10月27日发出如下告示:
hhhHK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
hhh此通告示表明,HK从此将成为零税率的自由贸易港,来此定居的粤人的生活方式也将受到尊重。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王发布任命砵甸查为HK总督的制诰。该制诰于6月抵港,砵甸查遂成为首任总督。他当即组织行政局、立法局、最高法院,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香港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机构。港督皆由英国委派,行政局、立法局议员则由香港委任。城邦建立之初,HK岛上有300余名英国人。他们中地位最高者为港督和行政局中的三名官守议员,其下则有43人任“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JP)。 “太平绅士”系一种源自英国的制度。出任太平绅士者皆为民间德高望重之人。他们坐镇地方法庭,肩负起维护社区治安、防止法外刑罚的责任,亦要处理一些简单的法律程序。此时,HK的粤人尚无任何权力,亦无义务。
璞鼎查(Henry Pottinger)
hhh1844年,HK的粤人第一次在城邦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是年8月21日,立法局通过法例,要求所有居民每人每月缴纳1元的“人口登记税”。对于居住在HK的英国人来说,这笔钱不算多。但对月入仅2至3元的粤人苦力、建筑工来说,这样的税负实在是太重了。11月1日,HK的粤人发起浩大的罢工、罢市活动。十二天后,第二任港督德庇时只得宣布取消“人口登记税”。在粤人的奋斗下,HK的全体居民无分种族,从此只需向登记,便可不再交纳此税。 因此受益者不单只有粤人,亦有定居香港的西方人。相应地,英国人亦在法律上给予粤人较高的地位。1845年,一个美国人曾指出:
hhh只有在HK和澳门殖民地,欧洲人才会因为谋杀了“华人”而被处死。
hhh1850年代,太平天国之乱、洪兵战争、土客战争相继爆发,大批南粤难民涌入HK,使这座城邦的人口迅速膨胀。1853年,HK人口膨胀至39017人。 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HK的安全受到了首次考验。开战后,杀人魔王叶名琛下令封锁港岛,煽动南粤民众向HK停运食物,并派人潜入HK发动恐怖袭击。1857年1月15日,叶名琛派出的细作在全港唯一一间面包房裕盛馆投放砒霜,导致许多西方人大作呕吐。2月28日,英商在湾仔新设的面包房又被人纵火焚毁。此外,有两艘英国商船分别在1月13日和2月23日遭恐怖分子焚毁,船上西方人全部惨遭杀害。当时,HK街上出现了许多来路不明的反英标语,身份不明的暴徒更频频袭击西方人的产业,甚至曾试图行刺官员。一连串恐怖事件下,HK岛陷入恐慌中。
黄达权(1827-1902),小名胜,字平甫,又名黄胜,学者、传媒工作者、商人及家。首位获认可为陪审员的华人,1870年参与创立东华医院,后曾协助清廷率领第二批学童出洋留学美国。1883年12月,黄胜被委任成为首位华人太平绅士
hhh然而,到4月之后,恐怖袭击便逐渐消失了,对HK的封锁也停止了,这是因为HK岛北面的新安县居民已经厌倦了清帝国的煽动。在深圳河北岸,皇岗、深圳等村镇的居民纷纷无视清帝国煽动,继续向HK岛运送补给。在深圳河南岸的荃湾,更有村民绑架拒绝向HK岛提供物资的士绅,要求其对HK恢复供应。在HK岛上,粤人全力支持英军,许多人都入伍充当民夫。至于受雇于西方人的粤人,亦不断向雇主通风报信,令清帝国恐怖分子谋害西方人的大部分阴谋无法得逞。在南粤人与英国人令人感动的全面合作下,HK岛变为清帝国无法渗透的自由孤岛,解除了危机。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帝国在《北京条约》中将九龙半岛南部及邻近之昂船洲割予英国,HK城邦的范围由此扩展至大陆之上,其北界相当于今日的界限街。HK城邦由此获得更大的地理纵深,其地缘形势更加安全。
hhh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五任港督罗便臣(Hercules Robinson)开始着手进行改革。此前,HK城邦缺乏一批了解南粤民情的专职公务人员,中弊案丛生。在罗便臣的推动下,自1862年起,HK城邦开始推行“官学生制度”,规定唯有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优秀英国大学生方能至HK工作。这些被选中者在从政之前,需先在HK进行为期两年的汉文学习。这批“官学生”熟知南粤文化,很快便成长为能够跟粤人顺利沟通的专业政务官。但对一个城邦而言,仅有专业的行政官员是远远不够的。至1865年,HK人口已膨胀至12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南粤人。这些人口必须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社区自治,方能为自己的共同体在城邦生活中谋求更多权利,并降低HK的治理成本。为躲避战乱涌入HK的大批南粤士绅、豪商成为组织粤人自治的凝结核。1865年,从事沿海及南洋贸易的在港粤商组建南北行公所,用于裁定成员的商业纠纷。两年后,在南北行公所的要求下,第六任港督麦当奴(Richard Macdonnell)批准其组织“团防局”并招募一批全职更练自行维持粤人社区治安。1868年,南北行公所在文咸西街获得一块由HK批出的土地,于此建立会所。此后,该会所便成为在HK的粤商与民众商议公共事务的场所,形同粤人自己的议会。 至此,南北行公所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行会,其成员也不只有商人,更有各行业工会的领袖、洋行买办和街坊领袖。 1870年,南北行公所又开始筹办医院,使HK粤人在的自治进程再进一步。
1894年女王大道
hhhHK开埠以来,在HK的粤人并无入医院就医的习惯,患病者往往被遗弃在街头。1851年,商人谭亚才在太平山街设立广福义祠,用于供奉济公活佛及客死于HK者。许多被遗弃在街头的病患遂聚集至义祠,领取基本的茶水和饮食,静候死亡,祠内臭气熏天,遍布死尸。1869年4月,有官员造访广福义祠,对其中恶劣的环境深感震惊,乃督促立法局尽快设立“华人”医院。1870年,立法局通过《东华医院条例》,要求南北行公所成立一个20人的筹备筹办医院。HK的粤人精英立即翻修广福义祠,将其作为会址,并把人数扩充至125人。1872年2月14日,完全由“华人”运营的东华医院在上环普仁街开张。该院为病人提供住院服务,其大部分医疗服务为中医,亦有为民众接种牛痘的西医服务。医院总理共11人,既有买办,亦有各行业豪商。由于担心医院像广府义祠那样变成收容街头患病贫民的场所,东华总理随即介入济贫事业,出资协助流落HK的无业游民返乡,并设立东华义庄收容死者遗体。此外,东华医院还开设孤儿院,并收容精神疾病患者。这样一来,东华医院便不仅是一所普通的医院,更变成为HK粤人提供社会服务的中心,因而在粤人中获得巨大威望。根据规定,东华总理每年进行一次选举,凡能捐资10元者皆可参选。换言之,HK各行业中等收入以上的粤人皆有参选资格。当选者不但要对医院、义庄进行管理,还经常召集特别会议处理社区内的突发事件、审理民事纠纷。至此,东华医院已成为HK粤人的议会。1877年,第八任港督轩尼诗(John Hennessy)就职。轩尼诗系爱尔兰人,在英国属弱势族群。这一出身使他颇同情HK粤人,并十分尊重东华医院,东华医院遂成为粤人与HK接触的唯一渠道。粤人民众的诉求多由东华总理向港督当面转达,港督亦时常就城邦政务问题咨询东华总理。1878年,东华总理成立打击人口贩卖的机构“保良局”。该局设于东华医院内,其董事会与医院在人事上多有重叠,人称“东保一家”。此后,一种新的习惯法形成了:刚刚步入政坛的粤人需先在保良局任职,方能参选东华总理。
1899年维多利亚港
hhh东华医院和保良局使粤人在HK的地位极大提升。HK意识到,南粤人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组织、社区自治的优秀族群。1878年,HK开始委任粤人为太平绅士。同年,HK开始允许“华人”宣誓加入英国国籍。1880年,轩尼诗又任命出生于英属马六甲、由英国留学归来的粤人伍廷芳(祖籍新会)为立法会议员,是为HK的首个粤人议员。虽然在轩尼诗于1882年离职之后,HK不再准许东华总理接受民众诉讼。但粤人已通过东华医院为跳板进入HK城邦的主流宪制中,东华医院的历史使命已告完成。
hhh对于南粤本土的粤人来说,此后的HK粤人便属于另外一个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和HK沿着不同的道路分离了。然而,HK和澳门一样都是南粤与西方文明结合而成的优秀结晶。若无英国人带来伟大的西方秩序,HK城邦定然不会存在;若无广府、客家、福佬、疍家等南粤主要族群聚集在HK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做出优秀表现,这座以粤人为主要人口的城邦也绝不可能有今日的伟大与荣光。HK虽和南粤分离了,但它和澳门一样永远是南粤最亲密的亲邦。在20世纪,HK城邦将一次次为南粤文明保留种子,并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中反哺南粤,在惊涛骇浪中推动南粤文明向前迈进。
· 英军占领新界与广州湾租借地的诞生 ·
hhh1895年,清帝国在日清战争中惨败于日本之手,西方各国掀起瓜分清帝国的狂潮。在南粤,英法两国皆展开行动。1898年6月9日,英清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议定英国向清帝国租借HK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200余个离岛,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此处租借地被称为“新界”,极大地向北扩展了HK城邦的面积。1899年4月中旬,英军进驻新界,随即遭到当地宗族乡勇的激烈抵抗。这是因为英人直到该年4月7日至9日才在新界各村张贴公布接收详情的告示,新界本土的宗族深觉受到侮辱。4月14日至19日间,英军与乡勇在大埔、沙田、粉岭、屏山、石头围、吉庆围等地展开了一场短暂而猛烈的战役,史称“新界六日战争”。此战,南粤乡勇以简陋的武器视死如归地向英军阵地冲击,遭炮火重大杀伤,阵亡500余人,不得不向英军投降,而英军的损失不过是轻伤1人。经过此番战争,英军进一步认识到了南粤人的武德,将战死乡勇郑重地集体埋葬于沙埔公墓。至此,HK城邦延续至今的地理范围宣告定型。
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
hhh直到此时,清军仍在深圳河南岸留有一支武装,那便是与HK岛隔维多利亚港相望的九龙城寨中的300名守军。5月14日,第十二任总督卜力(Henry Black)派兵进占九龙城寨,将守军全部缴械。当时,清军正在深圳河北岸集结兵力,蠢蠢欲动,英军遂进一步北上,于5月16日分三路跨过深圳河,在下午5时45分攻占有两千人口的深圳镇。一名英军将领如是描述深圳:
hhh深圳周围的村庄是肥沃富庶的,它比其他市镇好,比九龙城好。
hhh卜力十分希望将深圳划入HK城邦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方能确保香港北面山区的安全。5月26日,他计划攻占新安县治所在地南头城,但以兵力不足作罢。在英国看来,卜力的行为已然违犯条约。6月13日,卜力接到英国要求其将深圳交还清帝国的通知。无奈之下,他再三拖延,只得于11月2日下令英军放弃深圳。11月13日,英军整队撤离深圳,退回深圳河南岸。 就这样,深圳黯然失去了被并入HK城邦的机会。
1915年地图,右上角为九龙城寨
hhh与英国夺取新界、进攻深圳同时,法国亦在粤西发起攻势。1898年4月9日,在法国的强大压力下,清总理衙门同意将雷州湾租予法国,租期99年。此后,清帝国欲与法方会勘界址,法方却抛开清帝国独自行动,先派出海军在雷州、高州两府沿岸骚扰,不断攻击清方炮台,又于同年10月攻占洋洲、东海二岛,封锁了高州、雷州、廉州、琼州、钦州五府的出海要道。1899年3月13日,法国驻清公使毕盛(Stephen Piehon)向清总理衙门单方面提交分界地图一幅,要求将雷州湾东西120里、南北100里之地,即包括洋洲、东海二岛及吴川、遂溪两县大半辖区的地域划为法界,统称之为“广州湾租借地”。逼迫之下,清帝国只好屈从。1899年11月19日,法远东军司令高礼睿与清广西提督苏元春在法舰上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不但规定陆上面积518平方公里、海上面积2130平方公里的广州湾租借地全归全归法方管理,更允许法国在租界内驻兵、设炮台、铺设电线。
广州湾租借地
hhh广州湾租借地中有一良港,即今日的湛江港,其南侧海面称广州湾。当时,广州湾租借地内已有一赤坎港,然不具城镇形态,其它区域亦无城镇。法国人占领广州湾后,随即在海滨规划现代城市西营(今湛江市霞山区)。仅二十余年,西营便发展为繁荣的港口城市。当时的报刊曾如是说:
hhh西营地方虽小,但那街道之整洁雅致可就足以令你惊叹不已。那些街道是那样的宽宏和雅静,短的红墙,院内院外的花木是那样的栽植得恰到好处。
hhh法人在广州湾租借地建设了西式医院、邮局、银行、电台、海关、教堂、商店、学校等设施,对当地的现代化贡献良多。 租借地被划归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归法国越南总督管辖,其最高行政长官为法国正副公使各一人。公使署内设有约二十名俗称“法国师爷”的工作人员,多为越南人,亦有少量南粤人。公使署初驻于东营(麻斜),后迁至西营。租借地的驻兵则有“红带兵”、“蓝带兵”之分。其中红带兵系法国国防军,驻防西营市区;蓝带兵则为由越南骨干指挥的粤人,负责地方防卫。必须指出,广州湾租借地不似香港城邦那般重视粤人权利,本地粤人时常受越南军官殴打、欺压。此外,法人亦未能很好地维持租借地治安。因法人的无能,1920、1921年曾发生过土匪接连洗劫遂溪县城、雷州城,杀害千余民众的惨剧。 英、法两国的差距,由HK城邦、广州湾租借地的差距上即可一览无余。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hhh无论如何,广州湾租借地毕竟是西方世界向南粤输出秩序的产物,极大地推动了粤西的现代化进程。至1900年,南海之滨、珠江之畔已有HK、澳门、沙面、广州湾这四块由西方人完全控制的土地。它们象征着南粤与西方世界的水乳交融,亦象征着南粤在国际舞台上的文明开化。然而,南粤人绝不仅仅被动地接受西方秩序输入。在19世纪,粤人乘风破浪地向世界各地展开了伟大的航海,将南粤的种子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