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达人
从“爱哭的孩子 有奶吃”说开去
2018-06-08 07:47  浏览:330

我们中国的民间语言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比如“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很深动地把“哭”和“吃”的关系形象化了。

具体演绎一下:一个大家庭,父母养育多个子女,有的还是双胞胎,那么在哺乳期,爱哭的孩子,往往能多吃奶;而老实乖巧不爱哭的孩子,可能吃到的奶就少了。

结合现实社会,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到利益集团贪得无厌,小到市井无赖欺压百姓,皆离不开一个“利”字。说穿了,也就是利益诉求与利益所得如何解决的问题。

前不久发生在 安徽六安的所谓“教师讨薪”事件,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多数网民认为教师讨薪有理,当地反而站在很被动的地位。后来披露的事实并非“欠薪”,而是攀比相邻地区,有一个年终奖未发而已。换个角度看,地方也有无奈之处。说教师工资收入应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但事实上存在的地域差异,使有财政实力的地方,就能避免这种矛盾,而财政本身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解决起来则绝非易事。当然,如果在同一个地方,只解决公务员的待遇问题,而忽视教师的合理诉求,那显然也是不对的。博弈的双方应该实事求是,不能把矛头简单地对准当地一方。

现实中更大量存在的,则是有话语权的一方有“奶”吃,无话语权的一方,即使真的需要吃“奶”,不吃甚至可能会饿死,也未必能够有“奶”吃。

当年,有人借口公务员工资偏低,搞出来一个“高薪养廉”,结果是公务员工资大幅增加,与普通劳动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养廉”效果不仅没达到,反过来造成了很大的官民矛盾。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有文化的团体,你公务员拿高薪,我当然也要求跟进,结果只有相互妥协,比照比照吧。医生接着说,我是“白衣天使”,我的待遇也不能低,那好,医疗市场化,“以药养医”吧。结果是医务人员的收入确实提高了,而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显然更沉重了。

还有一种怪现象,谁更流氓无赖,谁吃的“奶”可能就更多。近些年黑社会横行,一夜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让我们看到了利益之争的血腥。纷纷扰扰之中,大家总结道:怎一个“乱”字了得呵!

以上所说的那些阶层,是不是真的个个都处于弱势地位呢?其实老百姓心里还是有数的。你无非就是会哭、会闹加之有权罢了。那些早就下岗失业的工人,那些收入微薄的农民,他们最有理由向这个社会讨公道,但话语权不在他们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又能真的把他们放在心上!

我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总喜欢在网上发发牢骚。我发表过一些文章,多半是批判现实的,虽然有些文章十分“短命”,流转不了几天就被“屏蔽”了,我还是沾沾自喜。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说的是人话,我的心是向着真正广大的劳动人民的。

我今年刚刚退休,也算体制内的人吧,养老金达到了六干元,在我们本地,应算是比较高的了。如果贪心不已,和那些七八千上万的人比,那我也可以说偏低呀。但做人总得有点良心,看看国内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一多半都还不如我,我为什么不能知足呢?

自曝一点荒唐的事吧。在我们当地,在职和退休的公务员,每年都有所谓的“五奖”,即工资福利津贴之外的一个单项奖。“五奖”的名称为:“绩效目标奖”“、“综合治理奖”、“精神文明奖”、“党建先进奖”、“档案达标奖”。奖金的额度是,一般科员为七万元以上,科级再多一点,处级以上则十多万。你看,多会巧立名目呀!本是份内的、应该做好的工作,怎么就成了该多拿钱的理由呢?一个单项奖就超过了多少普通劳动者的全年收入呵。连我已退休二十多年的父亲(公务员),每年也能多拿几万块钱了,那些退了休的教师,当然也少不了这一份。可是人社部的有关领导还说,公务员的工资低了,队伍就不好带。真的低了吗?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那队伍是这样带的吗?别自欺欺人吧!想拥权自肥就直接说,何必瞒天过海呢?反正老百姓连一把菜刀都可能算管制刀具,谁还能翻得了天不成?

退休前我在某区级机关工作,单位里有很多局级和处级干部,这些公车改革后普遍拿“车贴”的领导们,除了上下班没有专车接送外,上班后的所有公务同样可以用保留的部分公车。领导带了头,处级以下的公务员有样学样 ,凡是公务就可以用公车。这异化的“车改”难道不可笑吗?享受了公车补贴,公车反而没少坐,这不就是变相的加薪吗?听说马上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又会成为人人发车补的“盛宴”。教师说我是事业编制,我的收入偏低,你们搞车改,我也应分“一杯羹”。从“深改组”到“深改委”,顶层设计于此的“拍脑袋”,岂不是开“国际玩笑”?

国家每年的财政“蛋糕”就那么大,有职有权的任意分割,从来不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的意见,还哪里能拿出钱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既得利益阶层不爱听的话呢?我觉得吧,人总不能老是站在自己和少数阶层的立场之上吧?睁开眼睛看看社会的芸芸众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反而要去锦上添花呢?人生不就几十年光景,你老是欲壑难填,难道不怕死之不安吗?

我对改革是有“微词”的。我们近四十年的所谓“改革”,不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利益调整吗?把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的利益调下去,把掌握财富分配权的官僚阶层的利益调上来,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不争论”、不能有“微词”,否则就是“妄议”,就是反对改革。你这样强词夺理,你就不怕民心尽失吗?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重大政策出台,没有做到慎之又慎。从当初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后来的不分“姓资、姓社”,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啊?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汲取教训吗?

我从部队入党至今已几十年了,亲眼目睹了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常常为我们党和离人民越来越远而痛心疾首,难道我们真的要一条道走到黑吗?

有人把当今社会说成一切向“钱”看,“有奶便是娘”,也有说是“弱肉强食”,虽有夸大之嫌,但也不是绝无道理呀。

究竟该怎么办呢?我看还是要真正回到“以人民为中心”,遇事要问一下人民到底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而不是把人民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你把人民当“阿斗”,人民怎么可能把你当亲人?

这个社会不能再乱下去了,我们一定要改变它。新时代一定要有新作为,不能再照着老的模式走了。老百姓是天,心中没有老百姓,还要我们这些干什么?

既不能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也不能让有话语权的孩子多吃“奶”,更不能让为非作歹之徒吃好“奶”。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