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记者 王兴悦 报道)9月9日下午,由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中关村人才协会和台湾1111人力银行共同主办的2017京台科技论坛科技人才分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举办。“和·合·赢”成为政、企、学、研等各界精英把脉两岸科技人才未来的交流主题。
论坛现场
中关村管委会人才处处长李志磊在致辞中介绍,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总面积488平方公里,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历年来,中关村的企业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总数超过10万家,其中现有科技型企业在3万家以上。其中,被中组部列入“千人计划”的骨干带头人占到北京市20%以上,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成就,离不开这些高端人才以及广大“双创”尖兵的贡献。在开放融合的新时代,中关村更加希望敞开胸怀,为京台两地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打造更多的平台与通道。
中关村的召唤在让京台两地的人力专家和企业家们心潮澎湃。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业务总监曹联华认为新形势下,要实现京台两地科技人才合作 的“共生•共赢”,就要充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新趋势。要正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面临的挑战,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见度降低,决策复杂度提高;企业用工风险加大,管理难度提升;现有信息技术存在局限性,在行政事务上耗费时间多等问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京台两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大了。这就要求企业学会共享思维,理解人力资源也可以被共享。要学会用平台和外部力量形成区域合力,逐渐淡化边界,并贡献自己的资源,才能迎接挑战,共生共赢。
“人力银行”在大陆是一个新概念。全球华人股份有限公司(1111人力银行)执行长王晓乔向与会者分享这个新名词的同时,也以全球华人集团为例,介绍了台湾人才机构升级转型战略。她认为,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优步”化,数以亿计的蓝领劳工快速由传统制造业移转到服务业,组织设计倾向团队网络化,“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成为绩效管理新工具,人资管理面临软件能力挑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并且要善于抓住策略性优势、体系性优势、结构性优势。即凭营销模式创新、凭借产品的绝对性价比,首先打开市场;在价值链的若干个核心环节上都巩固坚实的力量;注重产业链的组合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