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18岁以后,一个人爬过的那些名山
2018-06-09 16:28  浏览:226
因为所在的村庄就要山有水,所以对山并不陌生。

不过,本文要说的山,都是需要掏门票,有拍照欲望的山,都是国内那些能够上旅游版块,并且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山。

以前在上学的时候去过一次,驻马店的嵖岈山,风景是真好。不过那时候是穷学生,还没有拍照手机,更没有相机,所以除了几张纪念性的纸质相片,并没有电子版。

工作以后,才真正开始了登山之旅。

04年的时候在浙江打工,工作了两年想要跳槽,去了北京。

在北京找工作不顺利,也遇到过一次企业招聘拒收河南人的经历。其实不论中国的哪一省人,都可以在百度上搜一搜,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的。所以那些地域黑充其量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为我是河南人骄傲。

话题继续,北京找工作不顺利,半月后,浙江传来老熟人的招呼,说有合适的工作。于是准备打道回府。

北京当时是心心念念去的,虽然这一别,却下定决心终有一日还要再回去,所以没有细逛。又一定要在这趟北京之旅留下点什么。于是在网吧里,扒着中国地图,找到了当时最近的一座名山,天津盘山。




当时还是冬季,整个盘山虽然高大巍峨,但是草木凋零,不见绿意。虽然九曲环折,但是因为是淡季,整个山上除了一些零星的正在干活的维修工人,我基本是唯一的游客。

在前面半途,因为有寺庙,有工人,还不觉得。待到后来,越爬越高,人烟渐渐罕至,只剩下我一个人。

几经自我折磨,自我恐吓,终于选择半途而下。没有登顶。

那时候还没有户外的经历,不知道攻略为何物,只凭着一腔兴趣。虽然背的东西不多,到底不愿意一路恐慌,于是就下了山。只留下这些相片为记。








前面的出行本来就随意,没有经验之谈。后面会带些攻略性质,将介绍的有黄山,普陀山,武当山,衡山,华山,泰山,武功山等等。
当时在天津,还去了独乐寺。寺是全国最久远的木质结构的寺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时寺里有个三层楼高的观音像,可以免费看前两层,但是想看观音脸,必须另外在门票之外再抵制上楼费,虽然费用不贵。不过那时候年少方刚,对这种收费行为十分排斥,没去看。

搁现在,也许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也就掏钱上去了。

时间,耗去的不仅仅我们的青春罢。






那时候本着节俭的原则,当然,现在出游也是这样的原则。

所以一路火车,当时就从天津坐火车到了济南,在大名鼎鼎的趵突泉和大明湖留了几张影。








忘了说了,那时候虽然己有手机,大约是05年,但是用的都是千元机。哪怕两三千的手机拍照也不过几十万像素。相机还是主流。当时从北京离开,特意在王府井当了一次肥羊,买了一只数码相机。之后一直用到09年才换相机。这些相片就是那只相机拍的。

楼主照片拍的很好,在拍照之前,想好想拍什么,想表达什么主题,这样拍出来的效果应该会很好的。
在玉皇山旁边还有小公园,西湖边这类小公园很多,有的很直白的就以一二三四公园命名。有些就根据相关的名字。

玉皇山旁这个公园叫长桥公园。

说长桥公园可能大家不知,若说十八相送可能会有人知道,出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祝》。

当时梁祝二人在万松书院读书。祝对梁情愫暗生,某一日放假,梁送祝回家的时候,祝屡次暗示梁,自己是个女娇娥。可惜梁并没有领悟。据说十八相送就发生在长桥边上。当然,在长桥公园附近还有万松书院。

杭州有三怪,叫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

说的长桥也是这个长桥,可能是我没注意,也可能没有目睹真身,反正没有特意拍照。

当然,出身西湖,风景没得说。










以上的图不是长桥公园哈,因为长桥的图都有陋颜,不便露面,便以另一处小风景,浴鹄湾的风景图代替。
在杭州五年,最愉快的事情是去了黄山和普陀山,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去东极岛和雁荡山。不过那时候东极岛还没有名气,都不知道。

黄山,是我目前为止觉得中国最美最奇,印象最好的山。当然,雪山雪峰风光目前还没有看过,只从山岳树石景观的角度来说,黄山担得起天下第一奇山的名气。

首先,黄山的风景对得起两百多的门票。其次,黄山对得起他五A的配套设施。再次,黄山成熟的旅游环境让人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目前还没有去过青藏一带,没有看过雪山,也没有去过三清山和张家界,所以无从比较。至少在目前,黄山在我这里可以担得起一个最字。

首先说门票。黄山的门票的确是贵,当时要两百多。但我掏的心甘情愿,也觉得物有所值。有的时候,真的是宁愿多掏三百看真正的风景,也不愿花十块钱看人为敛财而圈的地。

其次,黄山对得起五A的配套设施。当时我一个人下到西海大峡谷。当时这是个偏门景点,但又是黄山的精华所在。很多旅行团不会去,因为地方大,很多散客也是三三两两,所以,当迎客松前摩肩接踵的时候,当时的我周围,仅有我一个人。可以听到山谷里别人大声的长啸和说笑,只不见人影。

当时也是有些怕的,毕竟一个人下到那么幽深的一个环境。周围的美景也只想走马观花了。你能想象那时候,在那种偏僻的地方看见一个穿着保安制服守在巡逻点时候的感觉吗?

太幸福了。这是对黄山最赞的地方,在当时的西海,隔一段路就会有这样一个工作人员,真的是让人游起来太放心了。

最后。黄山的周边。在黄山脚下有很多客栈,甚至形成了一个小的集镇,很热门。黄山的山上也有些宾馆,这样无论日出和日落都不会错过。

现在中国很多名山都以集中的名言,将名宿和私人的住宿取消,甚至连公办的宾馆也没有。这样你怎么让人看到你美丽的日出和日落呢?

所以要给黄山一个赞!













关于黄山的一些要说的。
黄山是个成熟而且比较大的景区。按正常人的活动量,三天下来应该是正好的,不会太累。当晚我仗着年轻,两天来回,累的半死。

第一天可以去始信峰,宿北海,观日落。
第二天观日出,游光明顶和西海大峡谷。夜宿光明顶,观日出。
第三天可以去天都峰或莲花峰,这两座峰是轮流开放的,彼此有个五年的轮休期。

两天来回,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得黄山腿,就是今后几天腿一直打飘,瘸着。

黄山不论山上山下住宿饮食都很成熟。住山下就可以让老板帮忙预定山上的住宿。不过黄山住宿稍贵,不是按房间算,是按床铺算的,一百多一张铺。

可惜的是,黄山是我登的第一个名山,还没有看日出和日落的习惯,当时睡个懒觉,没看日出。


之后不久,趁着工作不忙,又去了普陀山。

普陀山感觉真不容易,孤悬在海上,离大陆还有挺远的距离。要先去舟山,再转船去普陀山。便是如此曲折,竟然还出名了。真应了那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普陀山的门票比黄山便宜,不过虽说是山,但更美的还是海岛风情和沙滩美景。单论山,倒没有啥可说的。不过若是信佛,普陀山的确担得起“海天佛国”的名头。












普陀山的风景优美,住宿也合理,岛上有很多类似民宿的农家,干净整齐。可以选择。

不过当时因为时间赶,所以在岛上只到了百步沙和千步沙,更远处的风景都没有去看。以后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去,不过倒没有什么遗憾的。毕竟当时留下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日后可以缅怀。

具体攻略就不说了,都是零几年的事情,也不准。大家可以搜最近的攻略。

不过建议普陀山应该是玩三天,两天有点匆忙。无法走遍全岛。

普陀山据当地的居民说有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很少有台风。一般台风都会避开这里。也不知真假,有待考证哈。
在杭州工作,所以周边玩的也是最多的。不过最多的还是西湖。基本西湖边上能去的地方都去了。

关于西湖,有个说法是,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雾西湖不如雪西湖。

很幸运,除了雾西湖,其他的我都看过。不过当时的雪西湖已经是初化的阶段,没有看完整。另一次看到雪西湖是坐车经过杨公堤,当时真的感觉是天地造化,有一种很静美的避世感,可惜没有相片。

先上四季之,春西湖。



夏西湖




秋西湖





冬西湖





个人感觉,夏西湖是排末的,不过曲院风荷处应该是胜景。冬西湖最美,特别是避开人流高峰的断桥苏堤一带,比如杨公堤一带,冬景犹胜。春西湖最美的是太子湾和花港观鱼,秋西湖的茅家埠一带别有一番秋水长天的境界。

刚刚知道天涯旅游版块有个诗词山川的比赛,我准备去参赛。这个贴子以后可能就只有偶尔更新了,欢迎大家去关注我的新贴子。我准备起名叫,《诗词山川,山川拱手揖萍客》。大家可以试着搜索哈。祝阅文愉快。
希望别人的成就带给自己幸福感,
不如给他人带去幸福感。
学会收回目光,才是真正的眼光。
自身的品味决定了自己的环境、
身边的朋友。

说实话,世博会之所以去,就是为了凑个热闹。以我的文化水平,虽然不至于文盲,但对于全世界的多国历史终究是还没入门的水平,就是去看一场繁华的。

不过,还是拍到了两张让我很得意的照片的。展示给大家看。

当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游人很少,我也准备离开了,但是没想到会遇到这样惊艳的画面。幸好当时还带了脚架,否则凭当时的相机真难留下此刻。





上海世博会的相片里还有个趣事。

大家要看帅哥不?哦,我是哥,但不帅。

先上照片,大家看能找到不。




答案在下一层楼哈。
才发现相片一发出来,直接没有悬念。

当时拍的时候都不知道,事后回来翻相片,才发现这不知是哪个馆,我拍照的时候那不知哪国的帅哥也来抢镜。

关键是风头直接盖过了我这个主角。

不过还好,国际友人嘛。

算是途中一乐吧。
上海世博会是我比较得意的一次出行。之所以得意主要是指安排的恰到好处。

杭州到上海当时只两小时多的车程。我上午十点到的上海,排队入园大约十一点。一直玩到下午五六点。

世博会当时是有日间票和夜间票的。于是我都买了。但第一天我并没有留在上海。

一是因为白天己经看过,很累,二是半夜出来还要找地方住宿,麻烦。

所以,我就近坐中巴车,又回到浙江,夜宿西塘。

嗯,大家都知道,西塘最美的其实是夜色。













中国有很多古镇,真的分门别类起来还是有些不同的。就像乌镇和西塘,这属于江南古镇。基本都是临河而居,枕水而眠。再来一顶乌篷船,有滋有味。

而徽州的一些古镇,不好意思,只去过宏村,也有水,但那水多以湖或塘的形式存在。人们四散而居,也有田园意境。

再细究一些,只能意会,言传不到位。江南水乡多些婉约,徽州古镇多些古朴。

嗯,饶舌了哈。

当时晚上到了西塘,看了夜景和烟雨长廊,第二天早上又早起拍了很多美图。在中午的时候重新赶回上海。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需要折腾,仿佛身疲力尽歇斯底里才算尽兴,精力也够,哪怕如此也能精神抖擞。年岁再长些,就变得万事留一线,总想将快乐或悲伤保留一丝,好留做回转的余地。






上图是上海的七宝古镇,是另外的时候去的时候拍的相片。

晚间的时候,再次入世博园,尽兴方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