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了解了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明白世界为何演变至今日的模样。
几千年来,这里一次次被征服、占领,被奴役,被屠杀,冲突从未停止。如今依然是世界上局势最错综复杂和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但是,这些都没能成为阻挡我们的脚步,去看一看的愿望反而愈发强烈。
千年古城的圣殿,市集、生活、战争、诗歌与悲泣,都在深深吸引着我们……
本文为2018年4月11日即将出发的以色列约旦19天深度定制行程。鱼瑶与王教授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一次次的细节修改、完善,最终确定本次行程。现将行程安排分享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唯有到达,方能遇见真实
我们从凯撒利亚开始
"That's a shame ! How stupid they are"……
一头红色头发的以色列大妈登机时候口里念念有词。她抱怨的对象是登机口的七名防爆安检人员。原因则是因为这七个工作人员中,除了一个查验登机牌的工作人员外,其余六个看起来“无所事事”。红头发大妈认为七个人做一个人的工作是愚蠢和可耻的……
还没出发,先被犹太大妈的偏见鄙视了。你可以理解为犹太人重视效率,但是并不能因此来批评机场安保人员的工作。毕竟13亿人口的国家,安检问题不容小觑。就此次旅行两次入关以色列的过程来说,体验并不比中国好:进入以色列排队出关,一行人刚刚排好队,关口人员却径自离开(可能去了厕所)留下排队人员不知所措。约20分钟后该工作人员才优哉游哉地返回办理我们的入关手续。而旅行中从约旦第二次进入以色列的过程,由于我们的旅行时间超出常规的14天时间行程,埃拉特海关核对签证信息,足足让我们在高温下等待了一个小时。由此可见,以色列海关的工作效率并不比国内高出很多。但是有一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准时,在下班时刻体会尤其明显。不管你在窗口排队几次,排了多久,换班时间工作人员会毫不犹豫起身离去,留下游客在窗口继续等待下一位工作人员。
这些出入关的一点小插曲,并不能体现出这个国家最真实的样子,犹太大妈会误解我们的安保人员,我们也会因为以色列海关人员看似不礼貌的行为而不满,误解与偏见都无益于我们真正的了解一个民族。
3000年太长,19天太短。希望经过出发前几个月关于以色列的阅读和此次19天的行程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战争、苦难与抗争、犹太复国主义以及这个年轻国家所面对的威胁与占领行为……
关于农业以及滴灌技术后面再说,先看看千年古城遗址凯撒利亚。凯撒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居于特拉维夫和海法之间。公元前63年,罗马人征服此城,令其自治。大希律王在位期间,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凯撒,大力建设此城,并改其名为凯撒利亚——献给凯撒的城。
希律并非犹太人,而是以土买人。其对以色列王国的王位继承权来自于他的两位妻子,米利暗一世和米利暗二世—前犹大王国马卡比王朝的王室后人。无论其继承权来自何处,不可否认的是希律能统治以色列旧地得到了罗马人的支持。据说希律曾经救过凯撒一命,而后凯撒特准其统治以色列旧地。
无论是从希律的非犹太血统,还是对罗马统治者的谄媚讨好,犹太人都不太可能喜欢罗马的这个傀儡政权。凯撒利亚城外的罗马雕塑残缺不全,绝大部分没有头颅。很可能是希律建造的这些雕塑违背了犹太教不可有偶像崇拜的的教义而被破坏。但是作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大师,不仅仅是凯撒利亚,还有马萨达,尤其是第二圣殿的重建,希律王的得以成为伟大的代名词。
这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哪个文明更强大,人就不知不觉中向往和喜欢哪个文明,空喊无用。
评论 鹰爪神魔:这位!——楼主谈历史,层主说现实,你用的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 其实,你说的什么都不是,你只是在“背书而忆”!
以色列约旦19天深度行程全纪录(2)—历史在痛苦地循环,生活从未改变!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着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以色列国歌《希望》
突然,军人就唱起了国歌
以色列国歌的歌词由诗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Naphtali Herz Imber,1856-1909)于1871年创作,音乐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包含着犹太人2000年的流散中经历的苦难和对自由国家民族的渴望。听起来有些压抑和悲哀,却又饱含希望。从这些年轻军人口中唱出,着实有让人泪湿眼眶的力量
……………………………………………………………………
3000年太长,19天太短
即使早出晚归,每日行程安排再紧凑,也走不完这两个国家所有想去的地方。看不完的风景,读不尽的历史,走不完的路……
与其太过匆忙,不如放慢脚步,去市集体验一下处于战争、暴力、冲突下人们的生活以及美食。
历史在痛苦地循环着
回到国内,每每有朋友问起以色列的安全问题,我都会说以色列很安全,现在看来,这样的安全只是相对的。3000年来,冲突与流血才是主流,这里从未停止过战争。
我们简单地捋一遍历史:
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在沙漠中艰难跋涉40年,终于回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先后建立希伯来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国家的建立并没有改变犹太人被奴役和压迫的命运。
公元前722年,新巴比伦王国消灭南部地区犹太王国。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公元20世纪初,这片土地一直处于异族的侵略和占领中。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帝国轮番占领并统治这片土地。公元135年犹太人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即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个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2000多年来,他们是一群没有影子的人。没有国家的犹太人在世界各国遭受着不公平待遇,灾难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民族,而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为使这种灾难达到巅峰……
1896年,犹太籍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出版《犹太国》,犹太复国主义诞生。从此犹太人开始为建立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无疑,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让犹太人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同情,加速了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成立。
战争仍然没有停止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成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
依靠先进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的支持,以色列赢得了接下来的几次中东战争,建立了相对独立安全的环境。只是,我们不知道依靠武力和占领、依靠驱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和平”能否延续
很难想象不久前还是一片祥和的戈兰高地、还能悠闲地喝咖啡的戈兰高地被伊朗炸成一片火海。以色列足够强大了,但是战争仍然没有停止
这些年轻的生命,国防军、警察、教师、学生、导游、工人……时刻面临着上战场的威胁。
生活从未改变:美食
4月28日回到北京,接到重庆巴南广播电台《私家车俱乐部》节目主持人贤科老师的电话,说想要在直播中连线,说说此次以色列约旦之行。直播中被问到关于以色列的美食,未远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即是hummus(鹰嘴豆做成的酱)和pita 饼。19天旅行中几乎每天都能吃到。鹰嘴豆酱蘸pita饼,作为以色列的国食,深受当地人喜爱。而对于吃惯菜系纷繁复杂中餐的我们来说,每天以此为主食着实有点难以忍受。幸运的是,以色列发达的农业技术让沙漠中也可以种植品种繁多的蔬菜,一天三盘蔬菜沙拉成为我的标配。总体来说,只要不是太过挑剔,国人还是能够习惯当地食物。
Kosher:口食儿,导游米乐的翻译为口事儿
来以色列,一定要注意犹太人的饮食习惯。犹太人不吃猪肉,肉类和奶类不能同时食用。最为严格的就是Kosher。
Kosher意思是符合犹太教规的、清洁的、可食的,泛指与犹太饮食相关的产品。英文含义是清洁的、可食的,也就是洁食。希伯莱语是适合的或可以接受的。Kosher还可以理解为KeepOurSoulsHealthyEatRight“为了保持我们灵魂健康,饮食要得当”。
关于Kosher的严格程度,米乐告诉我们,如果中国人讲方便面带入犹太人的饭店食用,那么这家饭店讲面临着关门大吉。
生活从未改变:看上去很平静
阿卡古城的街市充斥着各种看起来像是来自中国义乌的商品,琳琅满目。当然还有吸引中国人的各种香料和当地产品。游客络绎不绝,问价的总是多于掏钱的。理发店的老板专心致志地在客人脑袋上挥动着剪刀,蔬菜的主人则仔细的清理着新鲜的蔬菜。推着小狗买菜的老人、骑单车的小伙、逛街的帅哥美女……
如果不是肤色不同,这里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国内的小镇。
看上去一切都很平静,只是这种平静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米乐问我们的大巴车司机,作为阿拉伯以色列人。对以色列有什么看法?
“我不关心,和平最重要。我需要做好的是我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开车,认真工作,抚养孩子……”
这是持有约旦护照、以色列身份证的大巴司机的回答。也是所有人民的心声!人们期望和平,只有和平才能让这种平静的生活持续下去……
真它娘的无耻!这犹太人的血统都稀释成啥样了?还TM犹太人?!
华夏民族的耻辱!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尊自信,何以立足??
看了楼主的图,真没感觉犹太人有什么了不起!?犹太女人还没有从中国去的那几个假犹太人受看!
可怜可悲的女人,去以色列传播基因去了。
按楼主的说法——没去过大卫国的人,因为“缺少必须的90%而折活了”?其它景观、人文都因为只有生10%的权重而枉立于世?? 请问楼主:你这话风,应该是“正宗犹太”吧?!
工作表现都已经“那德行”了,居然还美其名曰“并不比中国高多少”?——看来,楼主是决心——“把一头叫驴,拍成千里马”了!
@背包客未远 2018-06-01 17:25:21
以色列约旦19天深度行程全纪录(2)—历史在痛苦地循环,生活从未改变!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着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以色列国歌《希望》
突然,军人就唱起了国歌
......
-----------------------------
搜来听了一下——永远的悲凉
@背包客未远 2018-06-01 17:29:45
我们简单地捋一遍历史:
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在沙漠中艰难跋涉40年,终于回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先后建立希伯来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国家的建立并没有改变犹太人被奴役和压迫的命运。
公元前722年,新巴比伦王国消灭南部地区犹太王国。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公元20世纪初,这片土地一直处于异族的侵略和占领中。波斯、希腊......
-----------------------------
“一个走到哪都招恨的个体和群体”——得到广泛同情???
@背包客未远 2018-06-01 17:32:20
战争仍然没有停止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成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
依靠先进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的支持,以色列赢得了接下来的几次中东战争,建立了相对独立安全的环境。只是,我们不知道依靠武力和占领、依靠驱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和平”能否延续
很难想象不久前还是一片祥和的戈兰高地、还能悠闲地喝咖啡的戈兰高地被伊朗炸成一片火海。以色列足够强大了......
-----------------------------
“上战场”——被楼主定性为“威胁”?!
楼主!!!——背书和摘抄也是一个需要脑子的活儿!我相信,全民皆兵的以色列把献身国家视为自己天生的责任,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你的不知从哪儿拼凑得来的解释,实在是对他们的污蔑。
海法与阿卡,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
海法湾在地中海上形成一个反写的C,海法与阿卡分别处于C的南北岬角上,隔海相望。两城相距不过25公里,却有着明显的反差:海法作为以色列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第三大城市,这里的生活节奏明显快过于悠闲舒适的阿卡。海法是现代化的港口和科技中心,全球众多顶级科技公司在此设立研究中心。阿卡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坐拥5000年历史的古城,处处保留着十字军时代的城墙与建筑;不仅如此,两城的旅游景点也是一个天上(巴哈伊空中花园),一个地下(十字军地下古堡);如果巴哈伊教的最高宗旨是实现世界大同,十字军东征则是宗教战争的代名词;
巴哈伊空中花园
大同,如“空中花园”般美丽
tips:空中花园中午12点前关门,前往参观请注意时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圣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哈伊宗教(旧译大同教),由巴哈欧拉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伊朗,其著述言论构成了被认为是满足人类现阶段、即迈向成熟阶段之需要的最新启示体系。它的最高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
人类大同,看上去很美。
1850年,巴哈伊宗教先知巴孛被波斯当局处决,其遗体被巴哈伊教友辗转隐藏多年,于1899年运抵海法。1908年,巴哈欧拉去世后,任教长的阿博都·巴哈着手在巴哈欧拉指定的地点修建巴孛陵寝。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后,巴哈伊教的圣护守基·阿芬第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他将陵寝修建成今天的模样并在陵寝周围的平台上建造了美丽的花园。
花园中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金色圆顶巴孛圣殿,即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寝,而创建巴哈伊宗教的则是巴孛的学生巴哈欧拉。
巴哈伊花园面向地中海,背靠群岭逶迤的卡梅尔山,整座花园依山而建,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垂直高度约225米,最大坡度约63度。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
登上空中花园观景台,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尽收眼底。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地中海上进出港口的大小轮船星罗棋布,以色列海军基地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口。
巴哈欧拉陵寝
巴哈伊宗教的至圣之所
参观完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驱车前往另一不太为人瞩目的花园,但是这里才是巴哈伊教的至圣之所,因为巴哈欧拉安息于此。旅行团并没有将这里作为常规参观线路,大多数游客都不知道这里的存在,从而没有拥挤的人群,偏居一隅,显得些许冷清。
阿卡古城
沉睡千年的十字军地下城堡
拥有5000年历史的阿卡并没让人觉得暮气沉沉,反而显得充满活力。四轮马车拉着游客疾驰在狭窄的古城街道上,当地人会向我们会大声呼喊“China,China”,中国人已经取代日本、韩国,成为来以色列旅行的主力军。来阿卡旅行,适合把节奏慢下来,去海边餐厅吃一顿当地特色餐,逛逛跳蚤市场,或者学学当地人,在地中海上悠闲的垂钓……
又发现一个好贴,会一直跟随下去,总是觉得一个好的帖子,除了有好的地点和照片,还要有精彩的文字描述,你做到了,我喜欢你的文字。
阿卡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
自腓尼基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定居在这里。现在的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纪之后建立发展的,拥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筑。城市中十字军的遗址可以追溯到1104到1291年,今天的阿卡古城内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古老遗迹。
强敌当前,无惧无畏
果敢忠义、无愧上帝
耿直正言,宁死不诳
保护弱者,勿怪天理
-----骑士誓言
沉睡在地下的十字军城堡已有部分被发现,徘徊在这些阴凉而散发着历史霉味的房间,抚摸着两人才能抱得过来的粗大石柱,欣赏着优美而富有动感的交叉拱顶,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又回到了马可·波罗的时代。现在的阿卡就是在十字军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十字军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
1095年,在教皇的号召下,欧洲骑士开启了为期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历史。200年里,先后九次东征。十字军在他们的占领区建立起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大名鼎鼎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都在此留下过印记。公元1291年十字军被马穆鲁克王朝的穆斯林军队击溃,撤离阿卡,持续了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就此画上了句号。
贾扎尔清真寺
阿卡市内十几座古清真寺,最宏伟的当属贾扎尔清真寺。据说,清真寺内还珍藏着先知穆罕默德的胡须。
未完待续……
@开门值符 2018-06-02 10:40:59
鬼佬地方,都是邪教,有什么好玩的
-----------------------------
你懂个屁!
3000年太长,19天太短—以色列约旦19天深度定制行程全纪录(1)
2018-06-09 16:28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