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
2018-06-09 16:30  浏览:229
前些日子群里的十几个朋友来西安聚会,陪着一起去了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转完了,之间拍了拍照,看了看景,也许有些许感想和感触。但对于人文景观来说,不了解它的历史过往,不清楚它承载的文化以及它附加的意义,这种游览只是走马观花,最终沦落成到此一游,想起来还是挺可惜的,回来想想,不是他们不想了解历史,而是没有合适的渠道去了解,虽然书市有很多介绍秦国历史的著作,但大都是大部头,普通游客很少耐心读完。在西安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了,慢慢的也了解一点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由于本人没啥文化,所知有限,也不怎么善于表达,就是有点心意,说的好不好的,敬请担待。
秦始皇应该是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一位帝王, 他之所以能够合六国,大一统离不开前朝历代秦国国君的延续和积累,我就从秦的起源简单说起吧。先了解秦的历史过往,然后再详细说一说兵马俑的各种细节。当然历史很厚,我这里只捡关键的点来说一说吧。

一、先古的秦人
秦人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了千年,经过一代代秦人的积累、开拓。到始皇嬴政才用了十年时间合六国、大一统,成就了一个传说。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来,这大概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秦人的祖先,是颛顼(zhuan‘xu)帝(五帝之一)的孙女,名叫女脩(xiu)。有一天,女脩在织布,忽然一只黑鸟飞过,掉下来一个蛋,女脩就把它吃了,大都说这个黑鸟其实是燕子,至于燕子蛋掉下来竟然没有摔烂这些细节,鉴于是传说,我们就不追究了,反正脩吃完了就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大业。这个传说是《史记》中记载的,由此可见,那时的秦人还处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传说史中,大部分圣人都是有母无父的,有的是母亲梦见一条龙怀孕的,有的是母亲踩了个大脚印怀孕的.......反正一概不知道爹是谁。
秦人传到舜帝时代,出了个叫大费的首领,辅助大禹治水,治水成功后,又帮助舜帝调训鸟兽,极有成绩,舜帝奖励大费,赐姓赢。从此以后就有了赢姓。但是“秦”这个名称还没有出现。
当时的秦人,生活在现在山东曲埠一代。到了西周成立不久,赢姓部族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的叛乱,周公旦两次帅军东征,平复了乱军,为了惩罚赢姓部族,把他们赶离故土,逐到了遥远的西北地区。
赢姓传到了周朝第八代周孝王时期,出现个叫非子的人,住在一个叫犬丘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甘肃礼县附近,(实际上,赢姓被逐到西北以后,就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盗墓者在礼县大堡子山掘开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一时间大堡子山尘土飞扬,盗墓者摩肩接踵,几成墟市,大量文物被挖掘后迅速流向海外。经专家考证,这正是秦先祖的陵墓区。)这非子很擅长养马,周孝王派他在汧(qian)河、渭河之间(今宝鸡岐山)给周王朝养马,马越来越多。周孝王就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从此有了秦这个称号,赢人在秦地开始了繁衍生息。史书上一般就把秦非子作为秦国第一代国君。
由于秦地处在西戎和周王朝的中间,秦人成为了捍卫周朝西部边防的主要力量,非子之后的几代人,一直率领着秦人和西戎征战,因此也磨练出秦人吃苦善战的本色。同时在征战过程中,地位逐步提高,在西周末年升为“卿大夫”级别。

以上都是传说中先古的秦人,从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到公元前222年秦合六国,这六百多年秦国经历了三十多位君主,其中有七位佼佼者,分别是:第6代秦襄公、第14代秦穆公、第30代秦孝公、第31代秦惠文王、第32代秦武王、第33代秦昭襄王、第36代秦王嬴政。按照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能君比例来说,秦国这个比例可是相当的高了。
二、 襄公立国
到了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申侯进犯镐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没有人来救他,最终被杀死在骊山。秦襄公得到消息后,率领秦人子弟来救,经过血战打退了犬戎,挽救了周王朝。新继位的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今洛阳),秦襄公又一路护送。
秦襄公的这次勤王是秦部族崛起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周平王为了感谢秦人,首先封秦襄公为候,(周朝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秦人从此立国,成为诸侯国中的一个;其次封地,周平王对秦襄公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因此虽然秦人被封了地,但是现在那片土地还在别人手里,可见周平王也是个狡猾不厚道的君主。其后秦襄公终其一生,也没有把西戎之地夺回来,最终战死沙场。
自秦襄公以后的七代秦国国君,各自有一些发展,通过和西戎等少数民族作战,扩展了国土,把国都建到雍城,也就是现在凤翔附近。更重要的是秦人由游牧的生活方式慢慢的转向农业,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也标志着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历史也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矛盾、最混乱、也是最精彩的一段时期,礼制的残留和血性的奔放相互纠绕,慷慨的赴诺和虚妄的欺骗相互缠杂;荒诞不经和励精图治同时上演,人性的美恶互相映照,同时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各类思想照耀人类的史册.....

三、穆公西拓
到了公元前659年,第14代秦穆公继位。秦穆公是一个很有雄心,也很有能力的君主。他招贤任能,重用百里奚、蹇叔、孟明视等;对内施惠与百姓,对外威德于诸侯侯,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他自己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主要有:羊皮换大夫、亡马得义士、三救晋难、问贤伯乐、战败殽山、征战西戎、殉葬三贤......

当时的秦国,仍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人,所以中原地区的英才不屑到秦国发展。秦穆公即位后,深感没有辅政的人才,当时有个非常有才能的老头,叫百里奚,百里奚本来在虞国做官,结果虞国让晋国灭了,百里奚成了奴隶,并且陪嫁到秦国,这老头深感屈辱,就逃跑了,跑到楚国边境的时候,被楚国士兵抓起来放牛去了。秦穆公听说后,想高价赎回来,结果有人说:如果出高价赎一个奴隶,楚国肯定会重视这个人。最后秦国用了一个普通奴隶的价格——五张羊皮赎回来百里奚,秦穆公和百里奚长谈了三天三夜,发现百里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就任用百里奚做了大夫,所以百里奚被叫做 “五羖(gu)大夫”。百里奚任职后,又极力推荐了好友蹇叔,蹇叔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被秦穆公重金礼聘来到秦国。之后,百里奚和蹇叔成为秦穆公的左膀右臂,在内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让秦穆公从繁重的日常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对外拓展。
秦穆公即位之初秦国的国力衰弱,百里奚对内鼓励农耕、对外不起刀兵,以德交邦,韬光隐晦,积蓄国力,秦国因此逐渐强大起来。虽然和晋国发生过几次不愉快,但在晋国三次危难的时候还是出手相助,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到了秦穆公后期,穆公认为秦国已经强大起来,因此心思也活泛起来,这时有在郑国的秦国人传来消息,说我们掌管了郑国城门的钥匙,大王可以来袭取郑国,秦穆公心思顿时热了起来。但是郑国和秦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一个强大的晋国,蹇叔劝说秦穆公说:劳师远征,力量都消耗在了路上,要是郑国有了防备,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况且这么远的距离,路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秦穆公不听,执意出兵攻打郑国,于是就派了只军队远征偷袭,在到了滑国的时候,恰好碰上个名叫弦高郑国的商人,弦高打听明白秦军意图后就赶着牛来到秦军军营,对领军将领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要经过郑国,就派我慰劳大家来了。秦军将领一听,作战意图被发现了,没法偷袭了,干脆灭了滑国回去吧。而滑国此时是晋国的附属国,在秦军撤退到崤(xiao)山的时候,晋国军队忽然出现了,全歼了秦军,将军也被活捉。这就是崤山之战。
殽之战秦国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此后秦穆公又几次出兵晋国,都没取得什么战果,秦穆公意识到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因此不得不向西用兵,征伐西戎。
西戎一直是秦国的头号敌人,秦穆公使用反间计策反了西戎使节由余,并使用由余的计策腐化西戎诸王,穆公三十六年,秦军倾巢而出,灭西戎十二国,称霸西戎,把国土扩张到今天的甘肃、宁夏一代。
正是从秦穆公开始,秦国才成为一个东方诸国瞩目的大国,无论从个人修为、才能、涵养以及取得的成就个方面来说,秦穆公都可以列五霸之一,但由于对中原诸国影响较小,也有史家认为不应该算作五霸。
公元前621年,统治秦国三十九年的秦穆公去世,下葬的除了他本人,还包括一支一百七十七人的殉葬队伍,其中包括秦国著名贤臣子车氏的三个儿子,三个人在民众总颇有贤名,后人做“黄鸟”为诗来纪念他们。从此以后,天下的英才再也不愿踏进秦国了。

了解研究学习秦汉文化,请百度搜索秦汉文化网,或直接点击链接登录 秦汉文化网。
秦汉文化网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文化研究会、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秦汉文化研究官方学科门户学术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8006223号-1,公安备案号:陕公网安备61011502000008号。
秦兵马俑专题、文物欣赏、馆藏文物精品文物、微信文章为您提供大量的、专业权威的知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