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资讯
【诗词山川00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018-06-09 16:30  浏览:258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八仙中的韩湘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雨雪中,心情悲怆凄凉,面对难于上青天的秦岭蜀道,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光照千古的诗句。
诗中描写的蓝关古道,位于西安东蓝田县。我与@传说中的古盗鸟 @回望长安 一起,重走千年前的蓝关古道,体会当年的意境。


蓝关古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境内,是从峣山(今蓝关镇火烧寨村)到蓝桥镇的一道绵延起伏的20KM山岭脊梁道。是蓝田区、经济中心和辋川古道连接蓝峪古道的便捷快道。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地理位置分析,蓝田中心、蓝峪山口和辋川山口,是一个三角形的地带。辋川山口和蓝田中心处在三角形的斜边上,而“蓝关古道”正是在这个斜边上的。往来省时便捷,一条古道连接地了三个地方。 正行“蓝关古道”线路。在蓝田区南七里,从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道,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镇,再过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进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就是“蓝关古道”全程线路。
蓝关古道所在位置(与西安市的位置)


@豆小蔻 2018-06-05 11:09:58
我先看看大佬们怎么写,再跟上~
-----------------------------
开头永远是最难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从古诗中可以想见古代蓝关道的崎岖艰险。”这两句写得意境雄浑,大气磅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想:韩愈,一个戴罪远谪的诗人,迎着刺骨的寒风,顶着纷乱的雪花,立马蓝关。向后看,千峰万仞的秦岭被如烟似雾的浮云所遮挡,家在哪里.向前望,覆盖四野的白雪拥堵在蓝关周围,路在何方.马既不前,人亦何往!看到这里,一个身遭不公的失路英雄的满腔悲愤已经扑面而来了,让人不由得要和他同呼吸共命运。最末两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其实就是对他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让他在秦岭之南那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拾自己的遗骨。
从韩愈那时起到如今,蓝关的雪已经下了1000多年,这雪掩埋过多少背井离乡的百姓、腰缠万贯的商旅、落魄失意的文人、踌躇满志的官吏留在那条古道上的足迹。


去蓝关古道,先要到西安市东蓝田县。

一大早6点钟,我就到了西安革命公园对面的汽车站,乘坐第一班去蓝田的926班车。

7点半左右到达蓝田县城,与古盗鸟和长安老师汇合后,乘坐县际班车前往蓝关古道。

这是入口大门,门票20元,比较坑。


刚进去,是林荫小道,各种植物覆盖。道路两旁种满了核桃,果子已经长的挺大。

透过林荫望山外,便是312国道。想当年,@天下油条 便是沿着这条国道,骑自行车从湖北骑到了西安,但是过西安而不入。。。都不知怎样说他才好了。


崎岖的小路边,是各种野花野草,掩映了昔日多少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的足迹。

数千年占据主要交通要道的蓝关古道,今日已繁华不再。只有在诗句里,才能体会到昔日的荣光。


山道既窄且险,仅有一米多宽。两人并步都很挤。很难想象古人是怎样在这样的路途中行走的。诗仙的那首《行路难》道尽了个中心酸。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狭窄的路边就是悬崖。顶着烈日或暴雨,或韩愈笔下的“雪拥”,是怎样的难以行走。也难怪韩愈在此心灰意冷。


这一块块巨石,也说明了当时修建蓝关古道殊为不易。勤劳的祖先们硬是用双手,在巨石中开凿出了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


蓝关古道早在商周时已有雏形。秦统一六国后,大修以咸阳辐射天下的驰道,蓝关古道是当时通往荆楚的东南驰道上最接近咸阳的一段险道。史载古之蓝关道,北起咸阳,南极荆楚,作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成其霸业后修建的九大驰道秦楚大道之一,它既是联络关中与东南的唯一交通要道,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所以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古人的艰辛。不但骑马,仆人们还要肩挑手提行李,全靠走,就更难了
@晓枫残月1984 2018-06-05 22:50:53
刚进去,是林荫小道,各种植物覆盖。道路两旁种满了核桃,果子已经长的挺大。
透过林荫望山外,便是312国道。想当年, @天下油条 便是沿着这条国道,骑自行车从湖北骑到了西安,但是过西安而不入。。。都不知怎样说他才好了。
-----------------------------
入西安了,沿中轴线从南穿到北,迅速出城,当天骑行150公里,时间紧任务重哈
跟这种深一脚浅一脚几乎无处下脚的“路”比起来,前面的石阶简直算是通途。

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古人是怎样在这么恶劣的路途环境下,肩挑马驼,穿越秦岭的。


行至一隅,有一寺,寺名“悟真”,竟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由此可见昔日长安与蓝关的辉煌。
悟真寺年代久远,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以前。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兴建,正式称名“悟真寺”。隋末唐初,历经扩建,至唐开元初期,已成为拥有上下两院,含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湾竹林寺、山北玉泉寺、山北水陆道场、河湾口华严院,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间,僧众1000余人,据有山场田产5000亩以上的超一流寺院。
隋唐时代,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由于高僧净业、静藏在鸿胪寺四方馆教授外来学僧,隋唐时期日本与朝鲜半岛三国多有学问僧及留学生来往悟真寺。善导大师的著作经由留学僧带回日本后,对日本社会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来日本佛教信仰极为发达,而信徒又以净土系为最多,对善导大师极为敬仰,尊为高祖。为追仰祖恩,感念祖德,仅日本净土宗一派,至少有十家寺院冠名“悟真寺”,四十家寺院名“善导寺”,而以大师别号命名的“光明寺”、“光明院”竟多达近百所,可见大师之深受崇仰,也可知悟真寺从始即为国际性的净土宗大寺,乃至历经千余年,仍在异国备极推崇。
经唐末会昌法难,悟真寺破坏殆尽,此后历朝时兴时废,时至今日伟寺不存,唯留香火传续未绝。


石壁上,“蓝关栈道”几个大字赫然在望。不知是何人何时刻制。

-----------------------------
这几个字应该是舒同的字体,而且是简化字,刻上时间不长
从蓝关古道上下来,我们来到蓝田县城,吃这里著名的“九大碗”

蓝田县自古以出厨师而闻名。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所描写的滋水县,便是蓝田县。小说中说滋水县素来出“勺勺客”,勺勺客,便是当地对厨师的叫法。

九大碗可以免费无限加,一桌90元好像,我们最喜欢吃的是那碗凉拌白萝卜丝,加了两次。



昨晚去吃的,就是豆腐,绿豆芽,萝卜,莲花白(包菜)粉条。唔,就这几样,至于是不是传统,我也不确定,等我下午问问老一辈的同事
@晓枫残月1984 2018-06-06 21:37:43
蓝田县不但出“勺勺客”,最出名的,便是玉了。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在山下溪中寻了好久,也没有发现一块玉,看来还是无缘。
-----------------------------
玉在心里,哈哈
@晓枫残月1984 2018-06-06 21:45:18
最后以蓝田美食结束此次蓝关古道的行程。感谢欣赏。
-----------------------------
好香的大肥肉,哈哈哈

多年前坐客运大巴从西安回我湖北襄阳老家,就走过这“蓝关古道”,经历过下雪时下山那个紧张啊......
现在回老家开车走G70银福高速了,一路隧道很多,秦岭风景很美.....
这个皇帝不行,一是听不得大臣不同意见,人家是你属下,光明正大地进谏,何错有之?
二是不搞阴谋诡计,背后不乱议论,就以言获罪,何罪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