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资讯
【诗词山川005】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018-06-09 16:31  浏览:238

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湾清澈江水流过,巨大的香樟树亭亭如盖,两岸竹林幽静,芦苇似雪,还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老街,你会不会爱上它?
我来告诉你,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就连大大,也曾经好几次赞叹过它“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它便是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的古堰画乡。
古堰是通济堰,画乡,则有一条充满文化特色的老街,它们隔江相望,合并为一个景区,便是古堰画乡。松阴溪和瓯江在这里汇合,象一条青绿色的绸带,散落着无数汀洲沙渚,鱼翔浅底,风景秀丽如画。
漫步在老街上,人家院落里的果树探出头来,小灯笼般的果实累累坠坠挂了满树;在古堰村里随便走走,房前屋后,都是小块的绿油油的菜地,茄瓜豆苗正在拔节生长,蚂蚱弹来蹦去,一派恬静散淡的田园风光。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诗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而且好巧,这首诗的主人范成大,曾经担任过任处州(即旧时丽水)知府,当我在江边看到他的雕像时,才失笑起来,果然文艺青年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点,我只知道他的诗,却忘记了古代文人也可做官,并做出杰出成就。他任职期间,制定了通济堰使用规则,沿用数百年,是最古老的水利法规。


通济堰,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着两岸农田。它没有都江堰、郑国渠的声名远扬,历经千年,却依然保障着浙西南最大的粮仓“碧湖盆地”的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这是著名的“水上立交桥”——被通济堰分流的溪水与村内的渠水原来是交汇的,每当洪水来临,往往造成泥沙淤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年建造了一座上层供坑水流泻,下层为渠水畅流的水上立体桥,这样沙石冲向瓯江,渠水灌溉农田,互不干扰。

历经千年,这座“水上立交桥”,依然坚固。



@美国游子2014 2018-06-06 06:39:25
题目这句诗都没听说过。才疏学浅,没有搭上。唯有打赏
-----------------------------
所有能用打赏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哈哈
别看是乡野,却有个文昌阁。

浙江南部很多深山里的村子,是很有底蕴的,有很多耕读传家的人家。

N多年前,也是在丽水的某个山村,我走进一处破败的老屋,却发现,被烟火熏得乌黑的木板墙壁上,贴着几张纸,其中有一张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惊叹不?!


这棵巨大的香樟,被雷劈过好几次,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让人不能不感叹生命的顽强。


也有小情小调的咖啡店,坐下来,小歇一会,看阳光缓缓滑过香樟树的枝叶,滑过鹅卵石的地面。


村子里的居民,还是沿袭着以前老旧的生活方式。游客来了,游客又走了,他们总是在这里,守着这一方家园。


辣椒,茄子,空心菜,豇豆……全是江南农村最常见的蔬菜,绿色的蚂蚱跳来跳去,小小的白蝴蝶飞来飞去。突然好想学陶潜隐居田园,辟一方菜地,种瓜种豆,没事就学老农,扛把锄头去巡地,碰到邻居,我就“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这家辣酱店,老板娘口气很大:“我们家的辣酱非常辣,只要你能吃得了,把我桌上的辣酱吃光了,我也不收你的钱!”
所以他们打出“以辣交友”的名号来。可以先付钱,老板娘直接给你把辣酱快递到家。


江南嘛,山温水软,这样看着不起眼不动声色的辣酱拌榨菜,能辣到哪里去?有不信邪的小伙伴尝了一点,直吐舌头:真辣!


涯叔抽了,几张图传了大概30次,心力交瘁,实在传不动了……

明天修好了再来更。

谢谢大家!
@豆小蔻 2018-06-06 22:44:02
这棵巨大的香樟,被雷劈过好几次,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让人不能不感叹生命的顽强。

-----------------------------
好像婺源金刚岭的那颗树
@豆小蔻 2018-06-06 22:52:24
江南嘛,山温水软,这样看着不起眼不动声色的辣酱拌榨菜,能辣到哪里去?有不信邪的小伙伴尝了一点,直吐舌头:真辣!

-----------------------------


我就不信能多辣
一句无心的话,或许引起一场纷争;
一句善意的话,或许能让人心生美好;
培植一个人需要千言万语;
毁灭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
谨慎出言,才能少生事端;
三思量行,才会少生遗憾。
通济堰,远远看去,跟一条普通的河道并没有太大区别,河水碧绿,平缓的浅滩上,游鱼清晰可见。

通济堰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着两岸农田。它没有都江堰、郑国渠的声名远扬,历经千年,却依然保障着浙西南最大的粮仓“碧湖盆地”的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范成大的雕像。

果然文艺青年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点,我只知道他的“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忘记了古代文人也可做官,并做出杰出成就。

范成大就任处州(即今天的丽水)知府期间,制定了通济堰使用规则,沿用数百年,是最古老的水利法规。



码头边这棵巨大的香樟树,象一朵西兰花。
登上码头,就到了画乡。



河堤的接缝里,长满了密密的青苔和野草。


@豆小蔻 2018-06-08 22:04:57
桥头的小狮子憨态可掬。

当年督造通济堰的两位司马,詹司马,南司马。

-----------------------------
向二马问好
@豆小蔻 2018-06-08 23:17:13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看来这鸟是个老司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