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观君子兰展
就在这远山尚有苍茫,绿柳尚余娥黄,流水尚存冰凉的时节,忽见美景包容之中有一个极精致的院落,就信步走了进去,这一进去不打紧,上天又赐我一处极难寻觅的美景。
当我跨入这座院落时,我先看到院子正中一树盛开的梅花,红艳艳的梅花看得人心里暖烘烘的。透过这密密的梅花,我看到在我对面的大门上挂有一个红色条幅,条幅上写着“第九届北京君子兰精品展”。这地方还来对了!待我仔细观瞧。
进得门来,就看到房子正中间被围起来,沿着围板摆放着君子兰,这些君子兰和沿着房子四壁摆放的君子兰呼应着,形成一个“口”字形通道,一个精彩绝伦的奇妙世界就呈现在通道两边。
君子兰原产南非,1823年由英国人鲍威尔等人发现并带去培育;1854年由欧州引入日本,并由东京理科大学教授大久保三郎根据英文名字命名,而这个日文名字用的是“君子兰”三个汉字;所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君子兰传入我国时,直接采用了“君子兰”这个名字(注意:和日本的发音不一样啊)。
君子兰传入我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德国传教士传入青岛;另一方面,日本作为庆祝伪满洲国成立的礼物。
传入青岛的君子兰可能没有太大作为,网上也鲜有报道,咱们暂且不提。传入“满洲国”的就不一样了,它们最初仅供少数日本人和傀儡政权的上层人物欣赏。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君子兰才流入民间。这期间产生了三个早期的君子兰品种:
一、和尚。原是溥仪祭典亡故爱妃谭玉玲的,后被护国般若寺的普明和尚养护,取名“和尚”;
二、大胜利和染厂。满洲国傀儡政权垮台后,有两盆君子兰被保存下来,一盆送给长春公园,取名“大胜利”,一盆被长春东兴染厂职工收藏,被称为“染厂”。
尽管君子兰传到我国的过程让人心生不快,但是这些植物既是无辜的也是有幸的。这些植物一经流传到人民群众中间,立即被世人所喜爱,尤甚,近些年,随着祖国的日益福强开放,经济贸易日益扩大开放,人民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君子兰的养植范围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不一般。
我知道,君子兰的养护并不难,所以,各家各户也多有栽培。但是,要想养出一盆好的君子兰来,却也不是一件易事。象这里展出的君子兰,至少要在亮度、细腻度、刚度、厚度、颜色、叶脉、长宽比、头型、座型、株型等十个指标上划拉一下,感觉差不多了,才能放在这里展出。
在这里看君子兰要看什么呢?君子兰素有“四季看叶、三季看果、一季看花”之说。既然能在这里赶上看花,那叶、果也不在话下,这真是机缘巧合,应该是此次之行得到的最高赏赐。
我顺着“口”字形的通道,一盆盆欣赏过来,每一株都造型完美,都有不俗之处,让我赞叹不已。
看那些花:颜色有红有黄;花朵有大有小;花瓣有圆形的有细长的;……最吸引我的是,有一株上面,居然开了八九团花,每一团里又有好几朵,非但如此,这些花,中间的三团是大红色的,周围簇拥着的几团却渐变成了黄红色。这花朵真的是美得惊艳啊!
看那些叶:或厚重或飘逸;或墨绿欲滴或才披新衣;或宽阔载舟或纤指悠长;或一色墨染或色泽渐变;……千变万化之中,又遵守“侧看成线,横看是扇”的准则。正在惊异之间,却有一盆与众不同的“佛光君子兰”抢入眼帘。只见这盆君子兰无花无果,可是它有着宝塔型基座,叶片舒张开来,最中间的两片象刚刚泛黄的香蕉色,这种颜色逐渐向黄边减弱,最终被浅浅的墨绿取代。这叶子真的是雅得脱俗啊!
说是三季看果,但这里挂果的君子兰却不多。偶有几株有青果或红果的,却用绿网将果实罩着。而罩在网子里的果实如同被家长关在房间里的孩子一样,隔着门缝偷偷地向外张望着。这样想来,再看那些泛着光的果实时,竟然像是门内的孩子在俏皮地对我眨着眼睛。这果实真的是俏得可爱啊!
饱览了君子兰展,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能安逸舒展!
只有祖国强大,这花才能开得如此娇艳!
《说走就走》系列之《一路向北》(十二)
2018-06-09 16:31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