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文化的来路与变迁
作者:巫力谦
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享名世界的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史学家、科学家等等,他们的伟大杰出思想,光照千秋,启迪后人,成为进步的思想根基,作为他们的思想文化载体,古籍文献存留着至今,数以十万计,是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理所当然的受到人们的珍视,世代相传,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激励着炎黄子孙前进的步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父家长制及其农业经济与形态的影响下,约在4000年前产生的华夏文明,以所谓的夷狄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夏、商、周的汉文化,春秋时期,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宗旨,整理文献典籍,出现《书》《诗》《礼》《乐》《春秋》等六经,突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教育,用以传授子弟,培养出一批在野的智力阶层,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条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反映了当代文化源流趋势,代表的汉文化,又发展为秦蜀,邹鲁,三晋,燕齐,荆楚以及吴越等区域文化。在纵横交融相互的影响下,出现了儒、道、法、墨、阴阳、名、兵、农等各家学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处于空前活跃的发展时期,从而推进了中华思想文化的长足进展。
秦汉以降,由于小农自然经济的稳定,随着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的建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定为国策,形成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渗合诸家的思想文化,两汉之际,佛教输入中国,继而在老子学说基础上产生的道教,使中华思想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此后大约经历近四个世纪的民族迁徙、冲突与斗争,儒、道、佛相互渗透,矛盾与影响,传统的经学处于纷繁复杂的斗争之中,又出现了“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之本”的玄学,他们要突破儒家的礼教束缚,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有所活跃。
隋唐时期,在中国重归统一的转机下,社会处于稳定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内蓄佛道经典精神,外收西域中亚文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并且受到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关注,伊斯兰教创始者默罕穆德曾告诫其子弟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宋明时期,在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影响下,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理学居于社会统治地位,它的产生正如程颢所说:“出入于释、老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显然是在佛道思想影响下,儒家思想文化的新变种,特别是经过朱熹的《四书集注》问世后,禁锢士子思想,露骨的强调封建纲常伦礼道德,多方受到当权统治者的赞扬与推崇,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发展遭到扭曲。
公元15世纪以后,长期滞缓的西方思想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并同东方思想文化开始进行交流,但是,中华思想文化并未踏足不浅,而是在缓慢的艰难的前进着,明清以来,不少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抨击那些“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心性之学,他们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他们甚至痛心疾首,反对闭关锁国政策,要求“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思想文化,终于酝酿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思想文化绵延4000年,有其历史演进过程。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融汇了或吸收了各种社会思想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取舍、充实、更新,向前发展,传诸后世,古代华夏文明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思想,而且始终保持自身独创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其时代性,又有其民族性,沉积于人们心理中的传统思想文化,逐渐塑造了的气质、精神与性格特征。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相互交融,形成了博大宽容的气质,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畏强暴的胆识,勤劳勇敢的毅力,成为凝聚、繁衍与发展的力量源泉。
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思想习俗、意识形态以及文化表象,正是心灵的结晶体,也是民族智慧的重要反映侧面。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民族气质精神不同于西方,具有鲜明的特征:重视理想,儒家的“大同”,道家的“无为”,都是有所为而发,让人们去追求理念世界,强调刚健有为,战国时期形成的《周易大传》中提出的“自强不息”,激励人们永远向上,奋斗不止,主张协同合作,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含义在于人的同心同德,即所谓“君子无所争”,倡导内省尚文,所谓内省是指个人修身之道,即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含蓄、容忍、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所谓尚文,则强调教化,“有教无类”,仁世,追求理想的一统天下,大同世界。
在传统思想文化与民族气质支配下,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巨大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可贵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是之魂,也是中国智慧的根基,他曾产生无穷的精神与物质的力量,谱写了光照千秋的历史篇章,克服了艰难险阻,走过了坎坷的道路,战胜了黑暗势力,粉碎了凶恶强敌,终于今天以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屹立亚洲大地之上,恢复了中国人的尊严。
作者简介:巫巍,号半文 字力谦
幼承家学,先后任记者、公务、商务,佑启堂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是著名学者、思想家、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先生的入室弟子。
担任多个地方和企业的决策顾问,策划落地文旅及地产项目上百个,注重中国智慧在现实中的应用,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二百多万字。
中华思想文化的来路与变迁
2018-06-09 16:32 浏览: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