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去过深圳四次,他跟我讲,说你一定去看看我的基础设施,我这个城市改造像不像你们深圳的影子?”
这是前段时间,中国驻印度孟买前总领事刘友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一件事情。对于莫迪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期望,也被付诸实际行动,这从他上台以来推动的种种改革措施就可见一斑。
印度智库NITI Aayog提出3年行动计划并由印度发表,建议在印度东、西岸仿效中国,设置大型经济特区,发展制造等产业,让印度成功转型。
这个NITI Aayog其实颇有来头:它的全称是“改造印度国家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Transforming India),是莫迪于2015年成立的官方智库,总理莫迪亲自兼任智库。智库管理的成员包括印度各邦首席部长及级别相似的高级官员【1】,这种采取“单位成员制”、按照行政职务产生当然的任职资格,未必有利于智库产生高水平成果。不管怎么说,莫迪对该智库给予重望,希望它能够取代从前印度国家计划的职能。也就是说,NITI Aayog否定了印度国家计划“自上而下”的经济调控职能,而希望在联邦制的印度建立“自下而上”的联邦主体协作。
印度于2015年1月正式成立官方智库“改造印度国家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Transforming India),旨在取代此前印度国家计划。至于这个机构将来能把印度“改造”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这个3年行动计划是“改造印度国家研究院”近期的研究报告,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有必要“复制”中国于沿海地区设立的大型经济特区,在印度东、西两岸设立两个就业区域。
“印度制造”要取得成功,就要像中国和一些其他国家那样,为全球市场生产产品。为此,印度产品须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