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的 力 量
——陕西师范大学纪念成立95周年文艺晚会——大型情景音画《信仰的力量》诗歌朗诵
今天的上海市兴业路76号依旧静谧如斯。在喧闹繁华的现代都市里,穿越百年的历史风云,她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面对一批又一批朝圣者,她始终在向人们展示着一种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凝聚成了跨越时空的永恒。
95年前的那个夏日,一群追逐理想的年轻人,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立誓要唤醒这个沉沉睡去的古老国度的灵魂。
95年里,多少生命已经逝去,唯独不曾褪去的是信仰的鲜红底色,以及后人对于先辈们奋斗足迹的追随。因为这种信仰,让员成为愿意为理想而献身的“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为这种信仰,让一支力量微弱的队伍,成长为百万雄师,势如破竹,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因为这种信仰,让我们能够走出历史上一段段的苦难,不断走向辉煌,迎来民族复兴梦想引领的光辉岁月。
只有从对历史的总结中升华经验,一个国家才能在不断的社会变革中走向进步;只有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一个政党才能在奔腾的时代潮流中把握方向,历史中往往蕴藏着走向未来的启迪。而信仰则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对于成立95年的来说,这个信仰就是,始终与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一代人都是历史的承前启后者。站在这个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时代背景、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回望过往的峥嵘岁月,正是为了重温信仰的力量。
曾经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南湖的船
从上海市法租界望志路76号,到嘉兴南湖的红船,95年前的那个7月,闷热难耐,漫漫的长夜孕育着风暴和惊雷。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列强环伺四周的眈眈虎视,国内纷争不止的动乱境况,民主科学理念的广泛传播,从俄国十月革命传来的那“一声炮响”,最终汇聚成磅礴的合力,酝酿成一场开天辟地的风暴。
来不及整理行装,年幼的就用稚嫩的双肩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面对敌人残酷血腥的镇压,毅然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在腥风血雨中苦苦探索,滴血的屠刀不断逼近,年轻的躯体相继倒下,面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虑,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希望的种子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孕育、生长、萌发……
每一次的探索,都布满荆棘,坎坷丛生。那是一个稻米飘香,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收获的秋天,历史却无情地给了年轻的以凄苦和苍凉,多少红军战士身披单薄的军衣,挥泪告别家乡的父老、年幼的子女,开启了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夺取腊子口、……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情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80年后的今天,曾经的硝烟已经散去,当我们追问长征是什么?她给了我们什么?长征是宣言书,宣示一种不屈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昭示一种不灭的精神;长征是播种机,播下一颗颗信仰的种子。她是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竖起的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革命乐观主义的永恒丰碑。她给予了我们信仰的力量,如山岳,挺起了不屈不挠的脊梁,如百川,汇涌成了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丹丹花,一种绽放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普通植物,因为和中国革命,而闻名于世,成为了革命军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幸福生活的象征与化身。延安,一座地处陕北的小城,因为的到来,而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民族希望的红色摇篮。
黄河的滚滚涛声,怒吼着抗战的号角。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在密密的丛林里,在高高的山岗上,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人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成为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
窑洞里微弱的灯光,照耀着胜利的方向。“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在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动下,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摧枯拉朽,百万雄师过大江,万里神州回荡着胜利的歌声。
我们不曾忘记,在这片沟壑纵生的黄土地上,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人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不曾忘记,在这片沟壑纵生的黄土地上,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冲过重重阻碍,汇聚在这里,追寻救国、救民的梦想。
我们不曾忘记,在这片沟壑纵生的黄土地上,面对经济的封锁,人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号召。
我们不曾忘记,在这片沟壑纵生的黄土地上,人在战火的洗礼中,培育出了延安精神这朵绚丽的精神之花,正因为如此,人始终保持着那么一种忘我的精神,那么一种昂扬的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的精神。
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十三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十三年,注定载是入华夏史册的十三年,注定是改变命运的十三年。
信仰的力量像巍巍宝塔山,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航向。
信仰的力量像滔滔黄河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奋斗与荣光。
信仰的力量像火红的山丹丹,映照着伟大复兴的灿烂辉煌。
东 方 红
1949年,金秋的北京,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气氛,长安街花团锦簇,人声鼎沸, 经历了百余年深重苦难的中国人民,正翘首期盼着一轮红日从东方滚滚升起。
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成立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
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从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到面貌一新的新世界。我们看到了:
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广大劳动农民真正翻身做了这片中华大地的主人。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提前完成,新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
惊世两弹,冲天一星,罗布泊试验基地腾起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彰显了新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和捍卫人类和平的豪情,响彻寰宇《东方红》凝聚着新中国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历史的天空中回荡着这样的声音:“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外国人能搞导弹,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那个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年代,人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上书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篇章,她带领曾经满身伤痕的古老中国走向新生,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春天的故事
1978年的神州大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万物复苏、生机勃发。青铜枝下,骏马奋蹄,萧萧长鸣之际,谁也不曾料想,这个苦难比人口更多的民族,这个伤口比历史更长的国度将会开始一场何等华丽的转身,将会开始一次怎样加速的奔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如一把利刃一举斩破思想的枷锁。以为核心的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心若赤金,慷慨为歌,他们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过往,“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成为他们的信条,也成为新时期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新长征的最强音。
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春天,伴随着经济特区、一国两制、 “三步走战略”、精神文明的生动实践,构筑成了一个崭新时代最强有力的支撑,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篇章。
那是一个春天,88岁高龄的一路南行,这片正酝酿着希望和机遇的土地,深情地拥抱住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像一个坚毅的舵手,在中国人民改革事业面临抉择之际,牢牢地导引着航向,开始了新一轮的再次出发。
“东风吹来满眼春”——
我想借来南极长城站的那一抹红,装点这美好的春天;
我想借来港澳回归百年圆梦时升起的那抹红,扮靓这生机盎然的季节;
我想借来北京那高高飘扬的红,点缀这新时代的画卷;
我还想借来防治非典一线、抗震救灾现场那迎风飘扬的红,铺陈出前行路上的坚韧;
想约你行走在春天里——
那里有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
那里有穿越世界屋脊的神奇“天路”;
那里有西气东输通向天际的呼吸 ;
那里有杭州湾跨海大桥衔接太平洋的蔚蓝色跑道;
那里有南水北调挥洒出的一行行浪漫诗句。
历史再一次向世界证明:
人的信仰是十三亿颗心跳不断迸发的幸福期冀;
人的信仰是十三亿双脚步追逐梦想的火炬接力!
共筑中国梦
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过去,还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抑或“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在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怀揣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仿佛是一个气势恢宏的舞台,上演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精彩与辉煌,龙腾虎跃、欣欣向荣;而今,“十三五”的大幕徐徐拉开,奏响了更加灿烂的乐章。决胜全面小康,是人庄严的承诺,更是神圣的使命。伟大复兴,是众望所归,更是历史荣光。
信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内建设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振奋精神;宏伟蓝图,指引神州;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四个全面,开创复兴布局;五大理念,构筑发展思维;依法治国,光耀公平正义;强军改革,坚决能打胜仗;精准扶贫,决战全面小康。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
信仰是饱经沧桑的中国对和平发展的珍惜和担当。大国点兵,昭示正义的力量;一带一路战略,重树互利共赢的辉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启经贸互通的新格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济弱扶倾的大国担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引领和平发展的潮流。观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回望成立九十五年来的苦难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怀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庄严承诺和美好愿景,怀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肩负起祖国和人民的期待,肩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托,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断奋勇前行!
因为信仰,我们有了力量;因为梦想,我们有了方向。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中国梦,曾经,我们离她如此之远;如今,我们离她如此之近。
微刊发布:每周日晚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