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点击率最高的十首《西江月》词,首首都有一佳句
2018-06-13 22:13  浏览:20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本词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从表面上看,词的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苏轼《西江月》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这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一种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宋】辛弃疾《遣兴》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品赏这首词,不能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宋】苏轼《顷在黄州》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原词前有54字序,写出了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

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词中议论较多,表现的是主人公的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宋】张孝祥《阻风山峰下》

词的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亦是作者构思独到之处。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宋】苏轼《梅花》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的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

本词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井冈山》

该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词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