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功在勤于临池不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018-06-14 09:32  浏览:190

李斌生于1947年,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自学素描、油画,后学国画,极为推崇石鲁、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名家大师,画风也深受他们的影响。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风景为题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矛盾。画风既浑厚、质朴又清新。从构图布白上看,他很讲究留白,又重视纸、墨、水、色互相制约、渗透,有机的和无机的变化,并将这种种变化,在写意的层次上又服务于画家内心世界的活动。

李斌的画作,没有寄重于一山一水,一石一树,一花一木,一泉一瀑的具体形象,而是从常人视野之外,画家心境之中,站在超时空的高度,搜求到色和墨、点和线、块和面自我认可的符号,记录着山水的化外风神。

李斌国画作品:晚晴图

大自然的冲突、和谐、矛盾、统一,被画家以浓缩了的符号归集到有限的尺幅之中,并能让读者驰骋想象,再行创造,这大概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反映。

故乡四川广元的名山大川之吸引画家,自不待言,而溪谷僻壤,也应当使画家为之钟情,奥秘所在,在乎画家对所描摹物象的深层次的理解,在乎画家透露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信息。

李斌以为,水墨的表现力在于纸、墨、水、色相互制约、渗透,并随着心迹活动的深层拓展,变化趋向简洁、单纯。

李斌国画作品:乡情

天道酬勤。李斌的成功的谜底在于“勤”,勤读以富学养,勤习以增技艺,勤思以新见识,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因果不息,才有了成功的喜悦。

李斌还是一位固守本土文化的画家,但是,这种固守并不是一种偏执,而是在时代气息和本土文化特征的作用下,画家不得不作出的一种审美选择。

李斌认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交织,不断变换地带给人们新的物象和心态,这种相互间的排斥、渗透,纠缠着每一个艺术家,迫使他们做出艰难的选择。

李斌国画作品:芒种图

李斌强调,表现主义和写意艺术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对民族的关注和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没有责任感的艺术无异于对民族心理的粉饰和对抗争精神的麻醉。

李斌认为,人通过艺术美使生活更趋完善。在美的发展序列上,艺术美高于人的美,人的美高于自然的美。实际上属于现实的审美层次,如何超越现实时空,表现人类永恒内在精神将成为当代艺术家有一个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