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市名”是一座城市的“面子”,是“第一印象”,往往蕴含着很多深意在其中。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很多城市的名字都和古时候不一样了。有的城市改名后被热烈地叫好,而有的城市改名后却被疯狂地吐槽。究竟是古名好还是现在的名字好,已经成为当下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了。这其中,就有一座城市常被大家提及。
这座城市位于安徽省,是一座二线城市,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综合实力已经跃升为全国的前列。
不过,提起它的名字,会有不少网友吐槽,觉得没有改名之前的那个名字好听。
这座城市就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实不相瞒,小编小时候看天气预报时听到“合肥”这个地名,第一感觉是这个地方应该是买肥料的,之后,还感觉这个地方的人应该都很肥胖。毕竟,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城市的名字应该高大上,“肥”这个字出现在地名里,总感觉欠点风雅。
其实,有不少网友也有这样的感受,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将市名改成“庐州市”“庐阳市”也比合肥好。
呼声最高的是改成“庐州市”,一是因为庐州这个名称历史很悠久,庐州一名第一次出现是在隋朝,之后的唐、宋、元、明、清,这里一直叫庐州。二是因为庐州两个字,光是听上去就觉得很有意境,又古老,又儒雅。比合肥好听多了。
其实,吐槽归吐槽,我们毕竟不能以现在的新字义来看待“合肥”这两个字。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合肥”其实并不是现代名,它也是古名,且比庐州还要古老。
“庐州”一名最早出现于隋朝,而“合肥”这个名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设立了九江郡。汉武帝时期,在九江郡里设立了一个县,叫合肥县,这是“合肥”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三国时期,合肥县非常繁荣,是扬州的首府。之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合肥县一直是庐州府的治所。只不过,在古代的行政划分里,合肥一直都是县级。
民国元年,“庐州”这个名字被废除,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的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了。
有些人觉得合肥名字不好听,可能跟现在的以瘦为美的理念有关,肥代表胖,胖就不美。但这是“肥”的现代意思,而合肥在古代并不是这个意思,关于合肥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郦道元在《水经注》里的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施就是指现在的南淝河,肥指现在的东淝河,这个地方一到夏天就涨水,两个淝河就合二为一,所以叫合肥。
另一种说法是,淝水从鸡鸣山流出来后,向北流二十里后,一分为二,一支向东南方向去,流入巢湖,这条就是现在的南淝河;一支向西北方向去,两百里后入淮河,就是东淝河。《尔雅》对“肥”字的解释是:“归异出同曰肥”,就是说出处相同而归去的地方不同,就叫做肥。那么这两条河,正好是归异出同,一个源头,一分为二,所以叫合肥。
不过,按照这两种解释,合肥应该写作“合淝”才对呀,据说,最早“合肥”确实是写作“合淝”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淝”字的三点水就被去掉了。
通过了解“肥”字古今字义的差别,花樣旅人突然觉得,合肥这个名字也没什么不好听,反而很有内涵。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