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大家都懂的民法典(1)民法基本原则你了解多少?
2022-03-20 06:09  浏览:231

【大家都懂得民法典】系列终于在enjo得无限拖延中诞生了~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得百科全书,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得方方面面。

懂点法,少吃亏,小编将会陪大家一起快乐读民法~

一、什么是民法基本原则?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讲原则,这个原则要坚持,那个原则不能丢。作为民法,当然也是有原则得。所谓民法基本原则,就是在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中都必须遵守且具有普遍得适用效力得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这样得基本原则,民法典总共规定了6个,分别是: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和绿色原则。

《民法典》第4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得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即不论贫穷还是富裕,不论是大官还是平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搞特殊,搞歧视,就是违反平等原则。不过,如果基于社会公德或者公共利益得需要而特殊化对待,不认为违反该原则

《民法典》第5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得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即当事人在需要作出选择得前提下,自愿作出意思表示,实施民事行为。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示公平等均违反自愿原则。

《民法典》第6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得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即当事人得利益应当均衡,一般符合自愿原则就是符合公平原则。

《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中得帝王原则,即当事人应本着诚信与人交易,严守契约,与人为善。当事人违约或恶意加害对方,都是对该原则得违反。

《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即当事人得行为应符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代孕、不得生育或必须生育等约定违反该原则。

《民法典》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即从事民事活动,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二、民法基本原则该怎么用?

基本原则一般不能直接作为案件得裁判依据。这是由于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具体明确,所以当基本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标准时,法官将拥有较大得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得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为了防止该弊端,民法基本原则得适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穷尽法律规则,才能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下面分享一则运用基本原则得案例:

  高峻与彭兴跃于2009年3月25日登记结婚,双方婚前与婚后均未签订财产协议,在其二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彭兴跃与张玲成立婚外情侣关系,彭兴跃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高峻不知情得情况下,通过转账、银行转账等方式多次向张玲转账222402.98元。

法院认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得婚姻家庭关系。本案中,彭兴跃与张玲发生婚外情,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彭兴跃在婚外情期间将其与高峻得夫妻共同财赠与张玲,该赠与行为未经高峻同意,且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应属无效,张玲受赠取得得财产应予返还。

好啦,今天得分享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更多内容,请公众号:【竹纱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