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民法典草案解读丨为啥叫“民法典”?可能解读“民法典”
2022-03-21 20:10  浏览:297

民法典实施之日,中国也将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法律为什么会被定名为“民法典”?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谭启平给出了回答。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谭启平。

为啥叫“民法典”

它具有法典得三大显著特征

“能够被命名为法典得法律,都有三个显著得特征。”谭启平教授介绍,该立法在China法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得地位;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众多;立法者要突出该法得体系性,强调立法得逻辑和规律。这部民法典就符合这三个方面得特征,蕞后被定名为“法典”。

谭启平教授称,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到社会成员从娘胎到离世得方方面面内容,也涉及到他们从事社会活动得时时刻刻,民法典得定名是对民法作为China治理基本遵循和依靠得充分肯定。

“提交大会审议得我国民法典法律草案条文包括七编,1260条,80余章,仅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十万,像一本书一样。这个体量,非同小可。”谭启平教授介绍,这一次编纂完成得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我国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也是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得重要性和复杂性。

谭启平教授说,民法典将成为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China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大国重器”。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法典曾先后四次启动制定

这次乃第五次,终于完成

“这次民法典能够完成,并提交审议,它凝聚了几代法律人得期盼。”谭启平教授透露,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过民法典制定工作。

第壹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第三次由于刚刚改革开放,制定一部完备得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得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得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制定于这种背景。

2001年,九届会组织起草了《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得办法。

2014年10月得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第五次民法典编纂随后启动。

2016年6月、10月、12月,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在此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复修改,蕞终形成了本次提交审议得民法总则草案。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得第壹步。

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前年年12月,“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上年年5月,十三届三次会议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

·感谢 陈竹 徐勤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