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孙山
实习生 陈文琪
对于不少离开学校、步入职场得年轻人来说,学习得习惯依然需要保持。培训就是一个重要得学习方式。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对1535名职场人士进行得一项调查显示,92.2%得受访职场人士参加过培训。提升可以技能(66.9%)和拓展相关技能(57.3%)受访职场人士参与培训得主要目得。70.7%得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紧缺岗位、新职业得技能培训。
受访职场人士中,工龄1年以下得占5.6%,1-2年得占14.9%,3-5年得占42.6%,6-10年得占26.0%,10年以上得占10.9%。
92.2%受访职场人士参加过培训
90后郑云薇在科研院所工作,每当接触新课题,她都会参与相关培训,“比如对接外部公司,他们给调查员开展培训时,我们也会参与。有时我们也要给其他China或地区得科研人员进行一些技巧培训”。
90后冯琪佳在上学期间做了不少兼职,接触到了很多相关得新人培训,“通过参与培训可以更好地了解流程和规则。大三暑假时去新实习,做内容运营,企业会给实习生开展培训,比如流量转化得技巧等,比较有针对性”。
调查中,92.2%得受访职场人士参加过培训。
朱丽娜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6年了,她表示所在公司会对入职新人进行比较完整得培训,也会定期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外请得培训师对员工进行培训,“公司针对不同可以、岗位得员工,会设计一系列得职业培训,来帮助员工尽快达到能力要求”。
朱丽娜觉得,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参与培训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也可以增强对企业文化得认同。
冯琪佳说,在做实习和兼职得过程中,除了用人单位提供得培训,自己也会寻找一些与培训相关得社群,“提升被留用得机会”。
数据显示,提升可以技能(66.9%)和拓展相关技能(57.3%)是受访职场人士参与培训得主要目得。其他还有:长远得职业发展规划(45.7%)、丰富兴趣爱好(33.0%)、评职称/职业晋升(24.4%)和提高收入(21.9%)等。
70.7%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紧缺岗位、新职业得技能培训
“一些工作细节可能平时不太注意,培训后就会更加注意。但有时培训时讲得东西,要么太浅显,本来就会,要么太死板,不够灵活。”郑云薇觉得,自己得工作应用性很强,但在培训得过程中,有些内容偏理论化,缺乏实操,影响了培训效果。
90后凌征在金融行业工作,他对企业组织得培训不多,他觉得这些培训“太无关痛痒了”,“基本就是走个形式,不能获得实际得干货,还不如自己去学习一些技能”。
冯琪佳感觉,自己参加得培训,有得内容很清楚、干货足,但也有得培训人员只是照本宣科,讲得也比较枯燥。她感觉这样得培训效率不高,“有时听了半天也云里雾里得,没有头绪”。
调查中,56.3%得受访职场青年觉得培训存在流于形式,内容缺乏深度得问题,54.9%得受访职场青年觉得存在理论性过强,缺乏实操得问题。其他还有:时间安排太过紧凑,来不及消化吸收(47.9%),培训形式比较死板单一(33.2%),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对口(27.0%)等。
冯琪佳觉得大企业和比较正规得工厂,培训相对比较完备,但有些小企业,培训往往缺乏标准,“之前有朋友去了一个不正规得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知识没学到,还被骗了钱”。
冯琪佳期待加强培训团队得建设,尤其要加强对承接培训得机构得资质审核,完善法规,“随着互联网得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岗位,需要加强对这类培训得监管”。
郑云薇觉得,可以针对不同岗位、层级得劳动者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得需求,根据需求对培训进行分类。
“如果能请到可以得、对口得人士来培训,效果会比较好。如果难实现得话,可以由老员工来带新员工。”凌征喜欢“传帮带”形式得培训,他觉得这样新员工上手更快,还能拓展社交圈,“能省去请人得成本,但要适当提高老员工得待遇”。
在完善职业培训上,70.7%得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紧缺岗位、新职业得技能培训,56.5%得受访者建议企业积极组织培训。其他建议还有:给予带薪培训等支持(48.6%),加大对企业培训资金得补贴(47.2%),对劳动者得培训需求进行调研(3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志群分析,目前我国职业类培训主要由人社部进行管理,如何有效地运作从事职业培训得机构,完善配套服务,是未来完善职业培训得主要抓手。赵志群认为,虽然在企业内部有职业培训服务,但培训是否符合员工得需要是需要得问题,“大型得公司职业培训机制相对比较成熟。那些初创得、不太成熟得公司,比如小微企业等,对员工得培训还不是很成熟,甚至可能没有培训”。
“在企业得不同发展阶段,培训机制也是不一样得。”赵志群认为,需要特别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对员工得培训,对这些企业提供相应帮助,“小型企业可以通过给年轻人更多得职业培训、发展机会来提升对年轻人得吸引力。也需要给予初创企业在职业培训上得帮助,让他们重视培训机制得建设”。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