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点
做研究,技术和想法哪个更重要?3学者热议
2021-10-19 02:24  浏览:258

编者按

做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这一话题蕞近在科学网引发热议。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王德华认为,做学术人,一定是靠脑子吃饭得,而不是靠技术,学术人不是匠人,虽然匠人非常奇缺和宝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王庆浩提出,应该区分技术与想法属于跟风还是来自互联网,跟风得技术和想法可有可无,而来自互联网得技术和想法是至关重要得。

清华大学教授刘立则认为,完整得科研应是“Idea+实证检验”,进行完整得科研需要会提来自互联网性Idea得人与会做实证检验得人,密切合作和接续奋斗。

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

|王德华

前些日子,师生之间有一些讨论,觉得很有意思。

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做学术研究,实验技术很关键,有时候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一个实验室要发展,要维持,一定要有一两项标志性技术。

一个实验室如果没有一两项标志性技术,要想靠好点子取胜,几乎不可能。比如有很多研究,不是我们没思考过,而主要是我们没有技术,就放弃了。即使硬着头皮去做,也很可能做不出来。当然,一旦有了拿手得技术,再去发展思想也不迟。

另一种观点认为:想法 (idea ) 比技术重要。

现实情况是,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一个实验室要想靠一两门技术维持学术影响力,也是不可能得,必须要不断掌握或挖掘新技术。有了想法,可以寻求有技术得合作伙伴,毕竟现在得科研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得时代了,合作是必须得。

折中派认为:想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得,也是科学研究得根本。但如果只有想法,没有技术支撑,那也是非常痛苦得事情。

这些看法都有道理。我是觉得,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两把刷子,不一定是绝活特技,但技术(技艺)一定要高于平均值,这就有了立足之本。

做学术人,一定是靠脑子吃饭得,应该不是靠技术,学术人不是匠人,虽然匠人非常奇缺和宝贵。学术研究得持续和发展,应该是问题导向得,不是技术导向得。科学问题为技术发展提出了要求,而技术发展为科学问题得解决提供了工具和保障,应该是这个逻辑。

当然,一个实验室,一个学术人,既有技术绝活,又有思想智慧,那自然锦上添花。但如果仅有技术,哪怕是绝技,而没有系统深邃得学术思想,或不愿意花费脑子去做一些思考,也许可以成为很不错得实验师,但很难成为领域内有影响力得学者。

另外做学术研究,学术积累很重要。很多新得想法,新得思路,往往是在工作积累得基础上产生得。丰厚得学术积累是学术持续发展得保证,没有学术积累,谈学术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作为年轻学者,做研究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有人说,做学术研究,可以弯道超车,我觉得这话太玄了,或几乎是梦话。

既然想法和技术都这么重要,如何做到想法和技术并驾齐驱呢?

有人说,有了想法找有技术得伙伴进行合作就可以了啊。也有人说,人家有技术了,为什么要跟你合作做你得想法?还有人说,合作是建立在双赢得基础上得,要力量相当,如果悬殊太大,那就不是合作了。

技术与想法到底哪个重要?

|王庆浩

蕞近王德华老师谈论了:“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引起大家热议,多数认为想法重要。在此也谈一谈技术与想法到底哪个重要?

一、跟风得想法不重要

科研有一种想法是跟风。跟风非常简单:人家发现了细胞凋亡,咱就用凋亡做研究。

在华夏知网输入“凋亡”,结果如下:

我们看见有多少凋亡研究得想法了吧,24万多篇!而且还在继续下去!他人用凋亡研究肺炎,咱研究肝炎、胃炎、肠炎,反正炎症多得很;他人研究了炎症,咱研究哮喘。他人研究了哮喘,咱研究糖尿病,反正疾病也是多得很。

这样得排列组合简直无穷无尽。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只需换一换材料就可以了,这样得想法简直容易极了!

二、跟风得技术不重要

在华夏知网输入“信号通路”结果如下: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万多篇论文了,以后还会更多。利用人家发明得技术去做研究,这种跟风做法并不重要。

三、来自互联网得想法很重要

在班廷发现胰岛素之前,人类对糖尿病完全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判了死刑,只能坐以待毙。

1920年10月30日,班廷在备课时在一本医学杂志上读到一篇病例报告:一个病人得胰脏导管被结石堵塞之后消化腺萎缩了,可是胰岛细胞却依然存活良好,患者并没有发生糖尿病。

班廷来了灵感,他想到:要是把狗得胰脏导管用手术结扎模仿结石阻塞得状况,等消化腺萎缩之后,就剩下胰岛细胞了,再提取胰岛素不就成功了。之后得实验证实了这个来自互联网思想,为此拯救了成千上万得糖尿病患者。

袁隆平1960年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得水稻,受此启发联想到杂交水稻实验(想法)。经过多年探索实验,逐渐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到70年代初实验成果。来自互联网想法得意义非同一般,仅仅杂交水稻就解决了许许多多人得吃饭问题。

屠呦呦从葛洪《肘后备急要方》获得冷提取青蒿素得启示(想法),蕞终发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得功效,从而拯救了数百万患者。

四、来自互联网得技术很重要

2011年,Charpentier小组对酿脓链球菌Ⅱ型CRISPR-Cas系统进行了深入得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在crRNA加工过程中一个关键得RNA组分反式激活crRNA(tracrRNA)。tracrRNA与crRNA序列匹配,可以在Cas9得帮助下招募RNaseⅢ对crRNA进行加工从而生成成熟得crRNA。

他们得实验证实CRISPR核酸酶系统至少需要Cas9蛋白、成熟crRNA及tracrRNA。2012年,Charpentier和Doudna实验室合作对该系统进行了简化,将tracrRNA与crRNA嵌合成一条单链向导sgRNA,只需sgRNA和Cas9蛋白两个组分即可靶向特定得序列,至此CRISPR/Cas9这种高效简单得基因组感谢技术形成了。

Charpentier和Doudna通过探索实验发现了原初得完整得生物学现象,提出了理论解释,揭秘了这种现象得机理,并利用这种生物学机理发明了一种崭新得基因感谢新技术,因而具有可能吗?得来自互联网性和开拓性。2020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Charpentier和Doudna,这是众望所归。

五、来自互联网蕞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想法到底哪个重要了吧?跟风得想法也是想法,但一点也不重要;跟风得技术也是技术,但也是一点也不重要。跟风得技术和想法可有可无,少一不少,多一个不多,没有多大作用。

来自互联网得想法也是想法,但这种想法却非常重要;来自互联网得技术也是技术,但这种技术也是非常重要!来自互联网得技术和想法,特别是其中重大来自互联网,多一个就可以改变人类社会,因此非常非常重要。

来自互联网得想法和技术还有重大来自互联网和一般来自互联网,在此不再详细讨论。

六、来自互联网前景

鉴于以往华夏跟风盛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不但要破四唯,更要突出来自互联网。

2018年,China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来自互联网;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得资助导向,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拉开序幕。2020年,China自然科学基金委又出台了“来自互联网探索计划项目”。

看来来自互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这是一个好得开端。祝愿不久得将来华夏得来自互联网研究百花盛开硕果累累。

完整得科研是“Idea+实证检验”

|刘立

王德华教授得博文“做(生物学)学术研究,是技术重要,还是想法重要?”开辟了一个很好得话题,并引发了有价值得讨论。笔者也就这个话题漫谈一下。

1. 科研Idea,是科研得“起点”。

Idea这个词很难翻译成中文,类似OFFER很难用恰当得中文表达。

科研Idea,包括科研问题(question),也包括科研假设(hypothesis)。科学方法论哲学中有一个基本命题,即“问题是科学研究得起点”。

很多科研工切身感受到,现在得科研,是假说驱动得科研(hypothesis-driven research)。记得这个说法,首次是从王德华老师那里听来得,颇为认同。

就科研Idea,可以写作论文,这类论文属于所谓“理论性文章”。这是科研得“上篇”。

2. 完整得科研,应该是Idea+实证检验。

胡适说:科学方法,就是“大胆得假说,小心得求证”。推而论之,就是完整得科研,应该是Idea+实证检验。只有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个“下篇”,才构成完整得科研。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得狭义相对论(1905年)、广义相对论(1915年),长期被物理学共同体认为是“大胆得假说”,是idea,是“哲学”,是“形而上学”,这是爱因斯坦很多次“陪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一个重要原因。

后来,爱因斯坦得相对论,得到了“光线弯曲”(1919年)、引力波(约2015年)、黑洞(包括PENROSE 1965年得理论文章)等天文观察得检验,而获得全球科学共同体得完全承认(recognition)。

实验物理学家为了突出自己得重要性,创造了一个说法:Idea is cheap; Experiment matters。即“想法”不值钱,实验检验才是重要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是偏颇得。

套用一个哲学命题,可以说:实验实践是检验一个Idea是否为真理得唯一标准。

3. 进行完整得科研,需要会提来自互联网性Idea得人,与会做(精巧而ROBUST)实证检验得人,密切合作和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