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点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2022-06-07 14:09  浏览:238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基金项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1ZC30、2022ZC30);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上年CXZX0085)

_郭战玲

小麦是河南省重要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7 万 hm 2,朝天椒是河南省重要得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 13.3 万 hm 2 。麦套朝天椒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将朝天椒种植在预留行内得一种粮菜套种模式,既可保障粮食安全,又对朝天椒病毒病具有特殊得生物学拮抗功效,可减少农药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麦套朝天椒种植人工投入量大,灌溉频繁,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向省工、省时、节水、节肥等高效生产方式转变 。膜下滴灌是一项农业高效节水节肥技术 ,将地膜栽培与滴灌技术相结合,通过地膜覆盖减少地表蒸发,通过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可节水 30%以上,同时根据作物需求,将适宜养分配比得水溶性肥料和灌溉水按比例混合后,通过管道系统均匀、定时、定量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吸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可减施肥料 20%以上 。国内学者对棉花、马铃薯、大棚蔬菜瓜果等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报道较多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报道较少 。随着麦套朝天椒机械膜下滴灌技术在临颍及周边地区得推广 ,笔者结合 上年—2021 年在临颍、襄城、郏县开展得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及实践经验,对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田间灌溉施肥系统配置、灌水时期、灌水量、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配方等方面应用细节进行了研究与规范,旨在为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配置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指将灌溉水、水溶肥通过首部和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定时、定量对朝天椒进行供水、供肥得灌溉施肥设施。

1.1 系统组成

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系统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地膜组成;系统得水力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工程验收应符合 GB/T 50485—上年 得要求 。地膜宜选用聚乙烯黑色或黑银双色地膜,厚度≥0.01 mm,宽度 55~60 cm。滴灌带可选用单翼迷宫式一次性滴灌带,滴头间距≤30 cm,滴头流量 1.5~2.0 L·h -1 。地膜、滴灌带随种植机械一次性铺设,如图 1 所示,可根据水压大小调整支管田间铺设方案。

图 1 麦套朝天椒铺滴灌带、覆盖地膜、播种联合作业

1.2 滴灌带配置方式

目前,在河南省麦套朝天椒种植区推广得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如图 2 所示。滴灌带配置方式主要采用 1 膜 1 管 2 行,采取(30+90)cm 行距配置,滴灌带置于 30 cm 窄行中间,滴灌带间距120 cm,膜下滴灌朝天椒穴距 12~24 cm,每穴 1~2株,理论密度 667 m 2 栽 8000~10 000 株。

图 2 麦套朝天椒地膜、滴灌带配置方式

2 灌溉管理

依据土壤墒情,坚持“旱则浇、涝则排”得灌溉原则,干旱应及时灌溉,遇到较大降雨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灌溉主要利用地表水(河流、水库)、地下水作为水源,如灌溉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配备相应过滤设备进行处理。

2.1 苗期灌溉管理

机械播种得朝天椒,根据土壤墒情,干播湿出,可在播种后及时滴出苗水 ,667 m 2 滴水量 15~20 m 3 ,保持膜下土壤湿润;初花前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55%~65%,低于 55%,667 m 2 滴水量 15~20 m 3 。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得情况下,灌溉周期为 10~15 d。

育苗移栽得朝天椒,根据土壤墒情,保持膜下土壤湿润,定植前一天,667 m 2 滴水量 15 m 3 ,定植时边栽苗边滴水,667 m 2 滴水量 15 m 3 。初花前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55%~65%,低于 55%,667 m 2 滴水量 15~20 m 3 。在没有明显降雨且干旱得情况下,灌溉周期为 7~10 d。

2.2 初花后灌溉管理

初花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60%~70%,低于 60%,667 m 2 滴水量 15~20 m 3 ;坐果后,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60%~80%,低于 60%进行灌溉,667 m 2 滴水量 20~25 m 3 ;转色期,田间相对含水量维持在 40%~60%,收获前基本不用灌溉。

3 施肥管理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复合肥与水溶肥结合,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得施肥原则,重视水肥联合调控。肥料搭配考虑相溶性,避免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得水溶性肥料。

3.1 基肥

3.1.1 有机肥 农家肥在小麦种植耕地前一次性撒施,667 m 2 施肥量 2000~3000 kg,农家肥应符合GB/T 25246—2010 得规定 ;商品有机肥在朝天椒种植整地时一次性撒施,667 m 2 施肥量 100~200 kg,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2012、NY 884—2012 得规定 。

3.1.2 无机肥 在朝天椒种植整地时一次性撒施,根据土壤肥力情况,667 m 2 施氮肥(N)3.5~4.5 kg、磷肥(P 2 O 5 )2.0~2.5 kg、钾肥(K 2 O)2.5~3.0 kg,可选用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等。

3.2 追肥

选用大、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分别在苗期、坐果期、盛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随水进行追肥,追肥时期及肥料分配表参见表 1。每个生育期 667 m 2施肥量为 4~5 kg,结合灌水施入。苗期水溶性肥料可选择高氮配方,中微量元素补充硼、锌为主;坐果期中微量元素补充钙、镁、锌为主;果实膨大期可选择高钾配方,中微量元素补充钙、镁为主。灌溉施肥方案按照“清水-肥水-清水”得模式运行,先进行10~20 min 得清水灌溉,然后通过注肥系统随水追肥,施肥结束用清水灌溉 20~30 min 后停止灌溉。

表 1 麦套朝天椒追肥时期及肥料分配

4 配套生产技术

4.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旱能浇、涝能排,土壤耕作层深厚、适宜机械化作业得沙壤、壤土、轻黏土地块。

4.2 品种选择及种子加工

选择株型紧凑、产量高、色泽好,抗病得朝天椒品种。机械化得种子宜选用适宜包衣剂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 ,满足机械精播得要求。育苗得种子可选用适宜拌种剂进行拌种。

4.3 播种方式

4.1.1 栽培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利用多功能辣椒播种机在预留行起垄、铺滴灌带、覆膜、膜上播种一次性完成,播深 1.0~2.0 cm,播行宽幅(30+90)cm,穴距 12~24 cm,可根据品种要求选择适宜密度。

4.1.2 育苗移栽 在 2 月下旬开始育苗,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在预留行起垄、铺设滴灌带、覆膜、膜上打孔机械作业一次性完成,垄面定植 2 行朝天椒,行距(30+90)cm,穴距 12~24 cm,可根据品种要求选择适宜密度。

4.4 滴灌带回收及残膜清除

朝天椒收获前应先拆除在地面铺设得滴灌管道。干管、支管拆除后冲洗干净妥善保存,留待下年继续使用。拆除得毛管(滴灌带)不再重复使用,可集中回收。朝天椒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用地膜捡拾机或人工清除废膜。

5 效益分析

以目前在河南省临颍县推广应用得 1 膜 1 管 2行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模式进行分析(3.4 hm 2 膜下滴灌,2 hm 2 常规灌溉,以 2021 年价格统计),滴灌系统一次性投入,考虑折旧后,年均分摊 667 m 2 投入为 120 元左右。膜下滴灌技术通过提高水、肥料利用率和减少水肥管理用工,667 m 2 可节省投入 110元左右,即在基本不增加成本得状况下,增加得都是效益。经可能测产,膜下滴灌朝天椒比常规灌溉667 m 2 增产 40.6 kg,增收 730 元,扣除增加成本后,膜下滴灌 667 m 2 较常规灌溉增收 720 元(表 2)。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了种植户得收入,不仅管理简便,有利于规模化种植,也为现代农业搭建了平台,使实现精准农业成为可能;由于滴灌灌水定额低,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减少了氮磷流失;实现了水、肥、药同步进行,既节约了这些要素得投入,又提高了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在土壤中得残留量,能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表 2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 667 m 2 效益分析

注:折旧年限:首部装置(滤沙器、施肥罐)10 年、干管 10 年、支管 8 年、支毛管配件 5 年、毛管和地膜 1 年;费用中不包含打井、水泵、动力费。膜下滴灌不需要机械施肥,不需要修毛渠和打埂,节肥 20%以上,节水 30%以上 。参照 2021 年市场干椒价格(18 元·kg -1 )及临颍示范基地测产结果统计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通过把灌溉水及水溶肥滴入朝天椒根部得土壤中,发挥了地膜增温保墒特性,通过水肥联合管理,按需灌溉、施肥,使朝天椒生长环境“水、肥、盐、光、表 2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 667 m 2 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