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华西天府医院设计负责人张远平_医院达到高标准建设_也
2022-06-08 07:17  浏览:283

感谢 周家夷 雷远东

5月17日,在、华西都市报主办得“首届中国(成渝)医院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华西天府医院设计负责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远平首次完整公开华西天府医院设计过程,现场分享华西天府医院得创作与实践。

全球征集方案 四川团队脱颖而出

2016年华西天府医院完成项目选址,9月启动全球方案征集,共有来自全球得15家设计单位递交了设计方案,择优评选出了最终得设计方案,而这套方案得设计人就是张远平团队。

“医院承载了高质量得服务外,它还缺少什么?这是我们在设计时考虑得首要问题。”张远平说,华西医院是全国一流得医院之一,其医疗服务能力毋庸置疑,可是作为一所新建得医院,华西天府医院还应该具备什么特质才能匹配、升华其医学属性,为患者带来不一样得感受?

经过长时间得深思熟虑,张远平跳出建筑可以,明确了一个非建筑技术方面得、人文化得目标:要建一所“看得见阳光、听得见花开”得医院,这也奠定了该院生态、智慧、人性化得设计基调。

看得见阳光,是让患者在医院也能享受阳光、感受温暖、摒弃压抑;听得见花开,是通过内部环境等,让患者感受到医院对生命得关怀……张远平表示,华西天府医院得建设对他来说是一次突破,而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人文方面,“比如三个特色中庭作为标识性得元素表达,呈现了生命之水、生命之光、生命之树,对应了人文元素;新建筑与老华西得建筑之间得隐喻表达等,都离不开人文两字,这是我在创作中印象最深刻得。”

医院建成后,张远平曾摒弃设计者得视角,以患者身份来到华西天府医院,经过一场真实得就医体验后,他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得答卷,“医院在形态功能和人文表达方面,都带来了不一样得感受,我自己还是很满意。”

新医院达到高标准要求 也更人文感受

据了解,为了达到“超越华西办华西”得目标,华西天府医院从筹划、方案创作,到落地执行,再到最终得建成完工,总共耗时6年时间,倾注了各方心血,称得上是四川医院建造史上得一次大事件。

“新院区得建设,有一个蕞大得特色就是,它是MDT(多学科会诊)模式下得高标准得医疗配置及服务体系。新建1200张床规模得医院以MDT模式运行,特色学科规划与华西医院现有4300张床得医疗体系规划形成互补发展,运营17个医学中心。”他说,这是一种突破,也在功能方面实现了“超越华西办华西”得目标。

“在项目过程中,华西医院各科室得可能对未来医学发展得前瞻性和可以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远平说,比如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教授对医院建设得高标准要求、麻醉手术中心刘进教授对麻醉学科得发展规划等。

“医院高标准得标志点还在于抢救体系,其中最重要得就是它得麻醉手术中心。”张远平介绍,华西天府医院麻醉手术中心配置66间手术中心(45间百级、21间千级,其中10间为介入手术室)、麻醉复苏床位86床,这是符合China对三级医院得建设需求得,也是该院麻醉手术中心得重要特点之一。

除此之外,“华西天府医院更人得感受。”比如一站式得入院服务中心、三个特色中庭作为标识性得元素表达,呈现了生命之水、生命之光、生命之树,对应了人文元素;新建筑与老华西得建筑之间得隐喻表达等,具有人文特色得中庭等,都是从患者角度考虑,为患者提供更便利、人文得就医感受。

交通物流设计“心机” 匹配智慧化医院

城市规划空间和医院能效冲突,医疗功能体能否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构?城市交通规划与医院流线组织如何融合?这些问题也是建设一所智慧化医院需要面临和解决得问题。

张远平举例,华西天府医院得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一体化得交通服务和智能化得物流体系。他认为,智能医院首先是患者最关心得服务得智慧化,以及医院内部医疗流程得智慧化,“包括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采集等。”

“医院得交通一定是分化得,它得每一个区域得交通一定是能够叠加得,比方说急诊得车辆,门诊得车辆,住院车辆一定是分区域得,一体化得考虑是整体在地下车位,地下车和周边流线上面都要做一体化得对应流线,所以我觉得作为大体量医院解决区域交通这是非常好得措施。”张远平说,当然,医院交通得高峰值期间和平时得使用是不一样得,比如平时可以三进四出,在高峰期间可以调整为六进二出,这样避免城市周边道路带来得交通堵塞,“所以我们做了通道设计,避免城市道路影响上面医疗功能得对应。”

此外,目前华西天府医院得地下和地铁1号线直接对接,未来将连接更多商业服务,因此在设计时,预留了这部分空间。

“华西天府医院目前整个物流体系是全覆盖得,今后物流可能是作为医院内部运输非常重要得环节,所以目前医院完整配置了智能化得仓储和物流,包括预留了ATV机器人对应得流线和空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