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榜资讯
《超越》所讲的故事,契合了这种精神
2021-06-10 10:24  浏览:190

今年端午档期的赛道上,就位的选手会特别多。其中最具有「龙舟精神」的电影,还是得数韩博文执导的《超越》。


所谓「龙舟精神」,它关乎个体拼搏,又关乎集体荣誉,有地方色彩,又有超越地域的追求。《超越》所讲的故事,契合了这种精神。

电影里,郝超越(郑恺 饰)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百米短跑运动员,在巅峰时期,团队中加入了视他为偶像的后起之秀吴添翼(李昀锐 饰)。所有人都期待他们能在奥运上有所斩获,可惜因为种种事情,郝超越不得不选择了退役,而吴添翼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


这些年里,团队中感情最好的几个人在生活里各自沉浮,都不如意。直到有一天,大家齐聚一堂,这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机缘,重新出发,实现超越。

这样的故事,不仅有凡俗现实基底,让观众可以在艰辛日常里找到对接自身境况的入口,而且有体育竞技元素,整体上就呈现着蓬勃向上的奥运精神和荣耀。就这样由下往上,现实励志电影《超越》撑得起给观众打气的势头,于是无论什么时候,它都适合跟家人朋友一同观看。


人越多,坐到大银幕前看体育竞赛就越是一件振奋的事情。在奥运年上映的《超越》聚焦短跑项目,很容易让人从当年的刘翔,一直念到如今的苏炳添,他们那些光辉瞬间,多多少少叫人燃得起与有荣焉的骄傲。而在郝超越比赛的场景中,也出现了单手指天、双膝跪地、身披国旗跃上领奖台等等熟悉片段,这很显然是带有致敬性质的。

用大约四十七步拿下百米江山,几乎是一溜烟的事情,还没等回过神来,大局已定,刺激非常。就为了这数秒钟的功业,需得付出无穷尽的汗水。无论是台下十年功,还是台上一秒钟,都有太多可以令人血脉偾张的故事可讲,能把它们展现到位了,电影就成了一半。


那作为国内第一部以短跑运动员为主的电影,若有不专业的地方,就会被镜头放得很大。这就要求主创在展现运动员与体育生的日常时,务必准确、精当。从最终成片来看,生活、训练与比赛这三个重点部分,《超越》都有照顾周全。

在这个基础上,电影用很长的篇幅,把郝超越、吴添翼跟队友们朝夕相处的场景进行了略带漫画化的热血改编。如此一来,新人加盟那一段就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与专长,都给风趣而乖张地迅速大写了。他们一开始就有啼笑皆非的打打闹闹,这是迅速拉近队友之间,甚至角色与观众之间的必然步骤。


因此,他们在艰苦训练之余,集体翻墙这种少年气十足的调皮行为,才可博得观众的会心一笑。与青春相关的故事里,哪里少得了推翻一板一眼的破格行为呢?电影的青春气息,就这样跟怀旧味道糅合成一道关于共同记忆的情感冲击力。

这类电影,在选取演员方面必须分外仔细。像是张蓝心,本身就在里效力十余年,拿过跆拳道全国冠军,让她饰演拳脚了得的谢小芳,几次动作戏挣下的风范,就很让人信服。同样地,曾经是二级运动员的李昀锐,卓越的运动表现能够匹配得上短跑健将吴添翼的能耐。

至于着墨最多的主角郝超越,更需要演员展现出最具爆发力的运动员姿态。郑恺为了这个角色,去年花了半年时间在田径场,跟一群十七岁的体育生一起系统学习跑步,并且做了大量仰卧起坐、战绳、抓举等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最终练出八块腹肌,体脂率降到9%,百米成绩提高了一秒钟。而这种专业性的体现,也少不了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针对技术要点的亲身指点与示范。

不仅如此,此后为了配合郝超越「退役以后比较囊的状态」,也就是「肚子很胖,四肢很细」的外形,完成年轻戏份后的郑恺就一天吃足五顿,通过强迫自己大量进食,用2个月的时间,从130斤增到了将近170斤,血脂、血压、内脏脂肪指标全部超标,就连呼吸节奏、走路形态都全改变了,上两级台阶就开始喘气。此外,他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油腻的发型」,并把左手小拇指指甲给留长许多,满足了角色真实状态的全面展现。

在这么浮躁的赶场时代,还有演员愿意为一个角色,花费那么多时间跟精力,去做本可以交由化妆组或特效组来完成的任务,不「经济」,也不「划算」。但就像郑恺自己说的,「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我的分内事」,关键是,当身上多了40斤肉,「你都不用去演,自然而然你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要的,就是这种最贴切的自然状态。演员之所以要步入角色的颓唐阶段,正是因为《超越》非但没有仅仅停留在运动员最光辉的阶段,而且对准了每一个普通人很难逃避的艰难生活,由此,它就留出了一个「励志」的空间,而这是给予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由头。


攀上巅峰之后不过十年光景,郝超越的生活状态就已翻天覆地。他出国寻求进一步发挥潜能的机会,却明白了自己必定无法超越身体、年龄造成的阻碍,于是决定退役,然而当他重返故地,却无法顺遂地过上好日子。意气风发的当年,郝超越与吴添翼曾经思考过,「终点之前是什么?是训练,是汗水,是努力。但是终点之后呢?」谁也没想到当下的终点,不过是一个低谷。而我们能够看到此中的讽刺,就是曾经的人生赢家,如今为了生活,就连下跪也没什么大不了似的。


又不只是他。这群小镇青年从凌海走出来过,为梦想拼搏过,但当现实无情却真切地碾压过来时,基本上没有人能够招架得了。最早退役的张奔驰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谢小芳的主业变成了拉货,还被郝超越拖欠钱款;牛铁驹混迹健身行业,生意从不见起色;就连本该接替郝超越位置的吴添翼,也怀有始终无法超越师兄的心结。

饰演张奔驰的曹炳琨说,「你的初衷跟你现在所做的事业(相悖),没办法,这是为了生活所迫。」饰演牛铁驹的李晨则说,「因为年轻的时候,人们都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是往往他会发现,现实生活能够给予你的幸运并没有那么多。」这确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绕开的人生窘况。

导演韩博文曾经表示,这部电影要「以运动讲人性」。可以说,如果《超越》只是单纯在讲运动员的故事,那确实没法「超越」运动题材的窠臼。事实上,体育生涯不过是一个切入口,电影最想说的,还是人们在高光聚焦后,如何归于平淡甚至落魄的生活。

因此,郝超越、谢小芳他们的辛酸故事固然令人唏嘘,但更重要的还是如何面对自我,调整状态,甚至有勇气下场再战,或者改变跑道继续发力。而这,才是「励志」的本质意义。


郑恺说,「体育生可能每天在一起的生活就是训练,大家一起热血,也一起呕吐,一起受伤,这样的情感对于体育生来说,是特别充沛的。」电影把这种稳固的情感,从年少时一直延绵到中年时,仿佛大家还在尽力包圆当年的情感,还可以一起吃饭喝酒,可以一起贫嘴出丑,牛铁驹还喜欢着谢小芳,吴添翼还仰慕着郝超越,好像什么都没变,却什么都变化了,蹉跎了,这才让电影里精炼的岁月,也把电影外切实的人生,给捎带出一些怅惘的感觉来。

这怅惘要等一次掏心掏肺的故友重聚来消解。每个人都在抬头直面自己,直面生活的时候,把话说到了破罐子破摔,丧到了极致,但在一派断壁残垣中,又生出了一丝斗志与希望。曾经的举重运动员牛铁驹表了态,「我是把杠铃片垫桌脚底下了,可我没有把我的梦想垫桌脚底下。」


所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当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却依然热爱它」,就是个并不晦涩的道理。「体育」和「励志」两大题材交相辉映的结果,就是要有一股力量始终在稳固地输出。


走出电影后回顾时,郑恺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跑不起来,只是我们不愿意去跑。」而谢小芳感慨道,「哪怕你每一次比上一次摔得更狠,你也要不断地加速往前冲。」这些活泛的道理,全在电影里了。

不过疑虑也正在于,当励志题材的电影看多了,我们见到角色受挫、彷徨、挣扎,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放松的心态,觉得根本无需担心,反正他们最终都会取得成功,实现美梦。那么,《超越》苦心孤诣的地方,就是在结尾制造了一种「反高潮」。


在这个段落里,诚然他们每个人都开始了积极的新生。但是电影不会明确告诉观众他们获得必然的胜利,而是仅仅给出了一个重回赛道的姿势和昂然向上的态度,最终他们能否获胜,不知道,也不重要。

那说句俗套的话,就是这更像我们所熟悉的人生了——胜利是一种稀缺的珍品,没有多少人可以万分幸运地拥之入怀,但是被打趴过后,真有直面挫败、直面岁月的勇气,已经是难得的受用。


所以《超越》这种更为现实的质感,这种终极透露出来的态度,也就是最能触动观众的地方,最能打到气的所在。诚如李昀锐所说的,「我觉得超越就是一个向上攀爬的过程,只要你在这条路上,你就是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