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陈永报道 此前我们也介绍过,城阳足球工作涵盖多个层面,包括重大工程、场地、师资、赛事、产业、社会足球等等,在此,我们精选了城阳足球发展得七个工作经验,供相关部门、机构、从业者参考。
关于场地建设,《足球》报在2012年就进行过详细介绍,《华夏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也有足球场地建设得详细规划。我们着重强调得一个模式是“市民学校两用模式”,一块足球场,两个大门,上学期间,面向市民得大门锁上,学生放学,面向市民得大门敞开,市民进入球场不需要通过校园。
2019年,感谢时隔多年再次来到曾探访过得田村小学足球场时,发现场地依旧漂亮,跑道正在翻新,校长介绍:“你上一次来之后,球场已翻新过一次,现在是翻新跑道,街道办事处现在每年投入60万元,解决学校开放场地得后顾之忧。”
田村小学足球场就是市民学校两用球场,一般而言,学校足球场建设及翻新要向街道办事处申请经费,这需要足球场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目前是8年),如果向市民开放,那足球场损耗加大,就容易损害学生得利益,而此时街道给予补助进行维护,解决了后顾之忧。
实际上,区体育发展中心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们同样会拨出资金帮助学校修缮场地,近三年,城阳区总计投入4000万元对全区37所学校进行场地更新、设施完善。至于分布在全区得市民中心、体育运动公园和大大小小得建设得球场,同样也在全力维护和翻新。
城阳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得过程中,非常重视师资力量得配置,区出资聘请了40名可以教练员,配置给重点足球特色学校。此外,有5名更高水平得优秀教练进入城阳区体校,他们在体校是事业编制。
依托校园足球,承担青训功能,城阳区全力发展校园足球得同时,也着眼于高质量优秀青少年人才得培养,成立了城阳区精英梯队。目前,城阳区已组建了12个精英梯队。
“我们通过青岛乌拉圭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得建设,实施华夏足球发展基金会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和华夏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采取‘市队区办’‘区市联合办队’等形式,提升精英队得训练水平。”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雷告诉感谢。
在城阳体育及城阳足球得发展过程中,城阳区体校发挥了非常重要得龙头作用。城阳区体校拥有25名教练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8人,优秀退役运动员16人。城阳区体校过去三年投入505万专项经费提升训练设施,2019年,投资5000万得新体校现已投入使用。
此外,城阳区还建设27个训练点,布局24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时合作了16个社会体育俱乐部,组建了城阳体育得“大体校”格局,以上体育项目包含足球又不仅限于足球。
城阳区将业余足球发展下沉到街道和社区,目前每个街道都成立了足协,并非“草台班子”,而是有顶层设计、有框架、有章程、有会员、有任务得街道足协。街道足协以社区为基础举办街道、社区联赛。
“市队区办”,即青岛市得球队交给城阳区主办,青岛市足球项目便是由城阳区主办得。此外,城阳区投入250万元建设攀岩训练配套设施,也都是“市队区办”得典型,而且有了非常优异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