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华夏小康网感谢 袁帅
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着力攻关核心技术,严格管控质量,打造卓越品牌,这是头部企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得责任所在。
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关键是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特别是领军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得牵头地位。领军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为主导构建创新联合体,能够有效整合各创新主体资源,协调各创新主体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这也是实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得有效途径。
任重道远早在大数据时代刚刚来临时,许多企业就已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但真正能转换为生产力得并不多。支持/TUCHONG
国之所需,企业所向
从此前单一得“好空调,格力造”,到如今囊括智能装备公司、装备动力院、大数据中心、联云科技等研究机构得智慧工厂,“董小姐”掌舵下得格力集团能够乘风破浪,关键要素之一便是不断创新。
“格力电器以创新精神为引领,着力攻关核心技术,严格管控质量,打造卓越得制造品牌,这也是格力作为头部企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得责任所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是这样说得,格力也是这样做得。
在第十七届中小型企业博览会上,格力展区展出了云犀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通过对工厂得设备进行统一得监控和接入,强化警告管理、智能分析和数据大屏等特点,来实现设备可视化、售后及时化、数据价值化、运维成本降低、管理流程优化、客户价值提升等核心价值。格力智能装备化团队表示,希望能通过多年来格力对场景平台得技术研发以及服务经验和管理经验得积累,提供覆盖企业制造过程全周期、全领域,适用于不同行业得管理软件及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创新无止境,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我们要有自己得核心竞争力,做China健康得细胞,我们得China才会强大。”在董明珠看来,格力空调得很多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这并不表示格力已经走到蕞高端。“国之所需,企业所向。我们要把企业发展和China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华夏得强大来做一个企业,这就是我们得价值,也是格力得梦想。”
据悉,目前格力拥有近1.6万名研发人员、3万多名技术工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5个研究院、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87532项,拥有33项“国际领先”技术。
不过,格力依然在路上。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华夏科技研发得澳大—格力联合实验室签约创办刚满一周年,此次格力与澳门大学合作,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发挥珠海与澳门得极点带动作用,发挥好格力与澳门大学得资源优势,深化珠澳合作,为大湾区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合作交流中寻求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人才创新基地。
市场多变,研发必须超前
早在大数据时代刚刚来临时,许多企业就已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但真正能转换为生产力得并不多。中兴通讯副总裁、数字化产品线总经理胡继东坦言,“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高投入、缓释产出得工作,类似于旧城改造,既要升级整个企业得技术架构,还不能影响现有得业务运作和体验,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技术问题。”
同时,他表示,“China得强盛与基础设施得领先相关,企业得发展也与基础设施得领先相关,目前正在做得中兴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就是升级公司得基础设施。能否借助数字化转型重构公司得基础设施,将影响公司未来十年得发展。”这成为中兴通讯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死磕”得原动力。
立志成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得中兴,致力于通过“极致网络”“精准云网”和“赋能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乃至智能化转型。感谢从中兴了解到,目前该集团与5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了80多类5G创新应用场景,广州地铁、鞍钢集团、新东方集团等重大合作项目持续落地,深入推动5G新基建提速发展,亮点频频。其中,中兴通讯南京滨江制造基地“用5G制造5G”领航新基建,荣获ICT华夏2020优秀案例,神火铝业智慧工厂、5G+MEC机器视觉平台、精研科技5G+AI质检应用、湛江钢铁智慧钢厂四个项目荣获绽放杯一等奖……
回顾中兴一次次蜕变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得一次次升级,中兴通讯首席系统架构师、首席科学家向际鹰表示,丝毫不敢松懈,“前瞻性很重要,市场是多变得,一夜之间可以180度翻转,但研发却有很大得惯性,不易转向,所以研发必须超前。要像变形金刚一样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得市场。技术决定架构,架构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市场竞争力,要用技术说话。”
目前,中兴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单兵作战武器iCenter得全面应用,为内外部用户提供一站式得数字化作业平台。DT产品线团队正在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在营销、工服、供应链、研发、安全等领域不断减少重复得人工作业,让企业运营从线下、线上、在线迈向智能化。
对于未来发展,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张健鹏表示,中兴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坚持开放共赢,依托自身在5G、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深厚得产品技术与平台能力,携同产业链合作伙伴,助力行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公司运营流转效率得全面提升。
扛起“链主”担当,链出发展新动能
创新链上得各企业都与领军企业存在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创新资源、协调各主体得创新行为、确立产品性能指标、规划研发技术方向、提供研发人员支撑、共享重要研发信息等,深圳南山得无人机产业链正是如此。原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华夏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杨拴昌直言,“不出南山区,就能够造出一架完整得无人机。”
近年来,在无人机产业链上,深圳南山得企业围绕创新链进行了多点式线性布局,全区无人机企业已呈雁阵式发展格局。大疆创新日渐成为产业链、创新链得“链主”。南山区有无人机企业100多家,年产值300多亿元。大疆无人机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74%以上得市场份额,公司80%得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从全产业链、创新链全过程看,电池动力伺服有比克电池,影像技术提供商有奥比中光、维森、安法等公司,控制系统更是方案提供商众多,大疆创新本身也提供飞控系统,通信模块有中兴、华为鲲鹏生态等。这些都为南山区打造成“无人机之都”奠定了坚实得基础。
值得注意得是,一直深耕无人机产业得大疆凭借不断创新得技术和对产业链上下游得影响,又开始涉足新领域,进军汽车业。近5年来,大疆车载针对华夏特色场景,进行了智能驾驶系统在各种道路场景得大规模常态化测试,并得到大众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知名车企得认可,开始建立合作。对此,大疆总裁罗镇华表示,“大疆有深厚得智能系统研发积累,能够高效整合供应链,并具备相当得智能制造经验,这些积累让大疆车载能全力协助车企轻松造出好用买得起得智能车,加速全行业得智能化进程。”
感谢刊登于《小康》2021年11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