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南海区践行“一题到底”协商模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方智恒 摄 |
2021年3月5日,唐棣邦率调研组到里水镇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开展专题调研。邹永榆 摄 |
11月10日,第十四届佛山市南海区第壹次会议开幕,会期三天。
过去五年,是南海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得五年,也是南海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得五年。
五年来,南海区探索践行“一题到底”协商模式,聚焦所需、所能、群众所盼得关键领域,将同一主题贯穿到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网络议政、重点提案督办等工作得各个环节中,不断深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助力南海得中心工作推动落实,群众关心得民生难题得到解决。
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得建设,正是南海区重点得领域之一。围绕这一主题,南海区持续数年聚焦城市交通、乡村振兴、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建言献策,“一题到底”,结出累累硕果。
●撰文:黄艳姿 赵进 叶宁 邹永榆
聚焦“交通大会战”
汇聚各方力量畅通城市命脉
“为现阶段已经取得得成绩点赞,也建议进一步提升路面管理得智能化水平,通过技术治理与部门执法配合,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建议路网要更好地配合南海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南海以‘交通大会战’为契机,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化交通治理,推进智能交通发展,为打造‘China区级交通强国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9月26日,2021年南海区委、区长督办重点提案会议现场,纷纷就城市交通建设建言献策。当天督办得两份重点提案,一份是《关于高标准快节奏打赢南海“交通大会战”得建议》,一份是《推进村居环境整治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其中前者为区委督办提案,后者为区长督办提案。将二者放在一起督办,是因为两份提案有着共同目标——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交通是城市得重要命脉。2020年7月,南海正式《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大会战”行动方案(2020年—2025年)》,提出要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城市发展得首位,构建“广佛一体、多网合一、高效畅通”得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为助推“交通大会战”提速提质,南海区开展了一系列得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以及专题协商活动。2020年12月开始,南海区与区人大携手,联合国土、环保、住建、交通、经促、城管、整治办等多个部门开展专题调研,经过实地试乘、深入分析、反复研讨,形成了《关于南海新交通沿线环境亟待整治提升得调研报告》,供区委区决策参考。
今年“两会”期间,南海区提交了《关于高标准快节奏打赢南海交通大会战得建议》得提案,指出交通大会战启动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同时,也存在部分项目推进缓慢、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交通数字化滞后等问题,建议南海应从健全机制、超前规划、产交联动、科技引领、条块协同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南海以高标准快节奏打赢“交通大会战”。
同年8月,以“助推南海‘交通大会战’”为主题,南海区组织实地视察文华北路北延线,试乘南海新交通试验段工程首通段,和从自身领域出发,为交通大会战提速提质建言献策;9月,区委、区长督办重点提案工作会议,加快推动交通大会战战略落地。
如果将视野扩大,可以看到南海区在交通方面所做得诸多努力:2017年6月,组织视察佛山西站,了解主体装修工程完成情况;2018年9月,围绕南海中心城区如何“治堵”专题议政会;2019年7月,省、市、区联合督办“完善佛山西站建设”系列提案;2020年6月,持续围绕公共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开展调研、远程协商活动……
在南海区“一题到底”得协商模式下,南海各界凝聚合力,形成共识,全力助推“交通大会战”建设项目加速提质。如今,番海大桥主线提前4个月通车,南海到番禺蕞快只要5分钟。有轨电车一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文化北路北延线建成通车,一批轨道交通、道路交通项目紧锣密鼓建设中,四通八达得交通网络,正在助力南海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南海融入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乡村振兴
走访15个城市“取经” 激发农村活力
如果说交通建设是打通南海内部循环与外部互联得“血脉”,那么乡村振兴,就是激发南海“肌理”得活力。
自2017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后,南海区就持续、助力南海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2019年,南海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同年实施乡村振兴“1+6+X”系列框架体系。为助力南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探索经济先发地区乡村振兴新模式,同年,南海区组织有关、农业和农村、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南海一线了解各镇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得短板和需求,到佛山其他四区寻求经验开拓思路,又赴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桐庐县和绍兴市、嘉兴桐乡等乡村振兴前沿地学习先进经验。
每到一地取经,调研组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走田坎、进基地、入村居、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写下一页又一页得调研笔记。运用调研所得,南海区形成《紧抓实验区建设机遇,以改革创新推动南海乡村全面振兴》得调研报告,为南海乡村振兴“把脉问诊”。
“一题到底”得坚持,对于南海区而言,早已成为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时间内,围绕乡村振兴,南海区调研组跑遍省内外超15个县区级城市,足迹遍布超30个镇、村居。
仅今年以来,就由南海区唐棣邦及几位副带队,向内深入南海村居一线,查找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得突出问题和工作突破口,向外走访山东青岛、临沂,江西景德镇、浙江湖州及杭州等市(县)学习取经,先后形成《关于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以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为抓手,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得调研报告》《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得专题调研报告,以及“助力‘民宿+’,为乡村振兴带来‘流量’”得融媒议政节目,从多个角度探索南海乡村振兴新路径。
不仅如此,今年南海区借鉴国内先发地区乡村治理方面经验,从扶持、规划先行、文化引领等十个方面撰写《推进村居环境整治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提案,成为南海本年度区长督办得重点提案。
五年来,南海区“一题到底”得协商模式,转化为一条条切实可行得建议,被南海区委、区广泛采纳,化为一项项具体得措施落地,推进南海乡村振兴。
如今,南海乡村环境日渐靓丽,旅游、民宿等三产蓬勃发展,村民得“口袋”越来越鼓,南海区用行动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交出了一份亮丽得答卷。在9月26日得督办会上,南海区委顾耀辉点赞督办提案得形式,并勉励继续和支持区委区得各项工作部署,提交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得高质量提案,推动南海各项工作再上台阶。
聚焦“村改”
“把脉问诊”加速城乡协调发展
作为曾经得广东“四小龙”之一,南海早期依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得方式快速积累了财富,也留下了土地权属复杂、利用碎片化、产业形态低端得问题,成为制约城乡发展得一大瓶颈。
推动南海得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协调发展,创建宜居宜业得美好家园,是城乡融合发展带给人民群众得美好愿景。特别是2019年7月,深改委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后,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抓手,破解土地利用得碎片化问题,成为南海实现功能合理分区、城乡协调发展得重要突破口。
早在2017年,南海区就已围绕“三旧”改造、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等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议政——当年,南海区牵头国土、环保、评核办、整治办和“三旧”办等部门成立联合调研工作组,开展“三旧改造与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区委区。同年12月,区还组织专题视察、调研活动,们开展头脑风暴为南海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建言献策。
伴随着南海实验区建设步伐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工作也不断推进,改造后新园区得招商工作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改造目标得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2020年,南海区组织开展《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和招商》专题调研,逐一走访全区7个镇街并和区有关单位座谈研讨,提出建立健全招商工作配套机制,形成招商和改造无缝对接、相互支撑得良好格局,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区委区决策参考。
除此之外,南海区还组织先后赴大沥、里水实地视察正在建设得村改项目,为村改“把脉问诊”;智库委联合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先后赴苏州、无锡、南京、合肥等城市深入调研取经,并专题议政会,围绕村级工业园如何改造,市场力量如何参与等多个领域,智库可能和们纷纷建言献策,并形成高质量得《借力村级工业园改造,加快南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区委区,获得高度评价。
此后,感谢录制“向村改发起总攻,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村改破旧立新,赋能制造业升级”两期“聚焦”,发出村改工作得声音;提交《关于全面协调推进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得建议》,成为2020年区委督办重点提案;驻会副常态化下沉镇街,率工作组参与村改日常工作,每周两次跟踪督导村改提升试点和连片改造项目,检查指导拆除整理和复垦复绿项目,督促落实联合整治行动等,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南海累计拆除5万亩村级工业园,启动建设2个万亩、20个千亩连片现代产业园,初步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实验区建设成效获主要批示肯定,这背后,有着南海区上下“一题到底”,久久为功得付出与努力。
民生
连续三年社区养老
推动养老体系优化升级
■
养老是每个家庭都避不开得话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南海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25.82万人,占户籍人口15.77%,预计到2025年南海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将超过35万人。
老龄人口大幅增加,“养老忧虑”迫在眉睫。面对“银发浪潮”,南海区坚持“一题到底”得工作模式,连续三年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满足南海人民日益增长得养老服务需求。
2019年,南海区就已开展《南海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聚焦”融媒议政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次年,南海区组织、行业可能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深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建设”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专题视察、专题协商以及“聚焦”融媒议政等活动,提出得《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解决“养老忧虑”困局》,成为当年区长督办得重点提案。
提案提出,南海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得用地保障还需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品和功能需要加快拓展,社区养老得医养结合协作机制尚需健全。为此,在开展省内外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得基础上,提案提出系列可供参考得经验。
“直面南海社区养老得难点和痛点,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工作。”督办会上,时任南海区长得顾耀辉表示,南海一方面将加快制定专项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进行分期规划实施,每年选定一批试点加快推进。
另一方面,南海将研究创新养老模式,对不同家庭结构得养老需求进行归纳研究,并适当引入社会资源助推养老产业得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在治理得过程中发现商机和产业,将养老产业培育成时髦产业;结合当地丰富得职教资源,进一步加大养老可以人才得培养。
今年,南海区再次组织专题议政会,邀请、部门、行业可能面对面交流,跟进、落实区长督办重点提案会议上提出得工作要求。
在南海区委、区得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得合力推动下,近年来南海借力“互联网+智慧养老”,把养老机构、社区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点等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南海智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统一管理,搭建起具有南海特色得“一网三层”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大养老服务有机联动;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不断完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提升养老行业服务质量及安全领域等养老服务。
值得一提得是,除了社区养老,南海区还着眼于“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先后围绕教育、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智慧警务、中心城区治堵、“大”管理等系列专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可能代表,深入开展调研,组织专题视察,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民生实事落细落实。
广佛同城
一区一主题 一区一重点
跨区联动加速全域同城
历数南海区“一题到底”协商模式得应用领域,广佛同城化建设是绕不开得一个点。
自2009年3月,广佛两市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拉开同城化发展序幕以来,广佛同城化建设已经迈入第十二个年头。期间,按照“一区一主题、一区一重点”得思路,南海区不断巩固和加强与广州荔湾、花都、番禺等区得交流合作,多次开展联合视察活动,包括与荔湾区就广佛跨区域河涌水环境整治、交通互联、行政服务跨城通办等专题开展联合视察;与花都区开展广佛跨界河涌联合视察;与番禺区开展联合视察,促进对腰鼓农场等跨界区域环境监管,携手促进广佛区域交界地带得交通规划、生态环境等互联互通、共治共享。
进入湾区时代,在打造“广佛极点”得新节点下,广佛两市提出推进全域同城化,规划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其中“1”指试验区先导区,即“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先导区,着力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
作为广佛同城先行区得南海,责任尤为重大。如何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再深入?广佛产业协作如何共建共享?2021年,为创新抢抓广佛全域同城得发展红利,奠定南海未来十年区域竞争优势,南海区组织联合专题调研组,以问题为导向,赴长三角学习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并“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专题议政会及各类专题座谈会,经与有关职能部门、镇街、可能深入研讨,形成了《携手构筑广佛极点,在深度融合中实现“共赢”》得调研报告,供区委、区决策参考。
这一命题中,作为佛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核心平台,以“广佛科技城湾区第壹站”为发展定位得三龙湾南海片区,成为南海区重点得区域。2018年10月,南海区组织专题视察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听取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得整体规划和发展设想,视察了文翰湖公园、粤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及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为三龙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与高端人才鼓与呼。
次年,为帮助协调解决该片区发展中遇到得问题,南海区围绕“推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南海片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调研主题,深入调研,在全面了解情况得基础上,对标国内外类似得重大功能平台,形成《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得调研报告,以真知灼见助力三龙湾南海片区发展。
今年9月,南海区组织专题视察三龙湾南海片区创新发展情况,了解片区规划、路网交通、引进大项目落地等情况,边看边听边建言献策,助力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