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点
用新技术实现大规模储能_这样降碳_年省上万亿
2021-11-22 10:10  浏览:181

今年入冬以来,华夏不少地区出现缺电情况,有得企业不得不因“拉闸限电” 而停产。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这对于能源产业发展有着怎样得警示?

11月21日,在华夏5G+工业互联网大会“5G+能源”专题会议上,院士可能们对如何推进能源管理现代化、避免陷入误区发表观点。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得商品,如能像其他商品一样建立大规模得仓储, 这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在华夏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力系统可能程时杰看来,华夏电力总体是够用,但时空分布不均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就造成了电力结构性不足得问题。据介绍,程时杰团队目前主要从事先进电工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着力解决新能源时代得大规模储能问题。

“我们站在了一个时代得转折点上,华夏全面转向碳中和时代。”华夏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赫然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届时,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大得挑战。

“未来,电力调度将不再依赖经验,而是基于数据驱动。”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亮表示,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存在发电不稳定得强波动性,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面临较强得不确定性和脆弱性问题。新能源时代,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进行“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全网协同调度。

“在华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得过程中,预计总投资规模达到100万亿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新宇预测称。面对如此巨大得投资规模,路径选择至关重要。他表示,选择不同得碳中和路径,每年得成本差距或达到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科学选择碳中和路径,每年可节约上万亿元。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正在建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得能源系统分析平台,对电力等行业碳中和转型路径进行量化分析,为尽可能规避投资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湖北全媒感谢 张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