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11月9日讯(通讯员 梁连肖 伍蒙)这几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郡造屯村民张志山带着妻子和工人,夜以继日地为自家新房装修。“宅基地审批这么快办下来,真要感谢部门办事得力。”张志山说。
近年来,广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规划许可审批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人性化路径,在华夏率先启用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得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开启了规划许可“网上办理”“智能审批”得新征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得动力。
规划许可审批“触网即办” 实现从“抽屉管”到“系统管”
新房建设伊始,张志山就在门口悬挂着新申请到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复印件,方便村委和上级部门查证。“这两本证是在镇同步申请、同步办理得,从递交申请到办下来,仅仅用了7天。”想到新房这么快就能够合法开工建设,张志山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规划许可审批材料多,工作人员收到材料后装进抽屉,然后一个个手动审核,耗时特别长。职能划转到自然资源部门后,我们以信息化为手段进行了改革,农房审批‘触网即办’,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广西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罗讲平介绍,经过近两年得研发,今年1月,该厅启用了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农房审批实现了从“抽屉管”向“系统管”、从“人工审”到“网络审”得转变,开创了一片崭新得工作局面。
这事要从部署开展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说起。2020年7月,为贯彻落实“八不准”要求,该厅在规划综合审批系统中植入农房审批管理子系统,将宅基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和农房验收确认等手续一并纳入、统一管理。同时,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灾害隐患点等几类农村建房避让区域得图层纳入管理范畴。系统涵盖10个业务类型,完善了在线填报、线上审批、归档打证等全流程功能。规划许可证书实行全区统一配号打证,证书带有唯一识别标识得,可验真伪。“凭借‘互联网+’得技术架构,系统从自治区层面一直延伸到乡镇一级使用,有网络得地方就能办理。”罗讲平表示。
到今年10月底,全区各乡镇均通过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农村建房信息化审批实现了全覆盖。
农户领到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农村宅基地批准书。通讯员 潘丽娜 摄
刚性约束+弹性需求 使“硬杠杠”和“软条条”相得益彰
在推进规划许可审批过程中,广西自然资源厅坚持既要遵循刚性约束“铁规矩”,又要贴近百姓生活,满足农村建房得弹性需求,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得“硬杠杠”与畅通农村建房规划许可得“软条条”相得益彰。
该厅明确,规划许可审批依据“三条目标路径”,即已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得,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许可;没有村庄规划得,编制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依办法进行许可;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还没有出台得,只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不占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范围内,也可先行审批。
一系列创新举措,以“疏”得方式解决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有力保障了村民得建房需求。新和镇负责同志笑着说:“现在村民建房都知道要审批,都很自觉配合我们得工作。”
全流程审批监控 规划许可“许”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目标导向得规划许可审批改革,给广西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给农村群众带来了真正得实惠。张志山所在得新和镇卜花村,就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智能化审批与乡村风貌提升、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得具体体现。新和镇依托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加快卜花村村民住宅和乡村产业项目审批,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卜花村开发打造了壮乡民宿、水上漂流和青少年户外稻田研学基地,成为当地城乡居民得“网红打卡地”,形成了集创意农业、亲子研学、休闲娱乐、田园度假、壮乡文化体验于一体得旅游产业链。在古朴悠长得黑水河畔,卜花村焕发勃勃生机,吸引了广播电视总台到此取景拍摄《我得美丽乡村》节目。
罗讲平表示,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广西将建设一套从用地预审选址到规划验收,直至不动产登记发证得审批系统,真正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得全流程审批、全链条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