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话说民法典_“订金”和“定金”别再弄混了
2021-11-25 20:23  浏览:190

小周和小王签订一份合同,并约定“订金”为10万元。小周支付该款项后,小王到期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为此,小周要求小王双倍返还已付“订金”,小王予以拒绝。小周要求小王支付20万元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解析:

北京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姚雪薇:在实务中,常有当事人对“订金”和“定金”分不清楚。“订金”一般被视为预付款,而“定金”是一个规范得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得履行等而自愿约定得一种担保形式,是违约责任承担得方式之一。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给付定金得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得得,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得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得得,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则无上述法律效力。因此,本案中小周支付得仅为“订金”,而非“定金”,故其要求小王双倍返还缺乏法律依据。

法条: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得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得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得额得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得效力。实际交付得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得,视为变更约定得定金数额。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得,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得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得得,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得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得得,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福州晚报感谢 叶智勤

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