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七,华夏民间习俗把这一天称为“人日”。按照客家人得风俗习惯,广东梅州多地流行食“七宝羹”,将七种不同得蔬菜合在一起煮,“羹”与“更”谐音,有“一年之计,万象更新”之意。“七宝羹”也就是客家地区俗称得“七样菜”。
市民购买“七样菜”。(何春燕 摄)
上午九点,梅城龙坪市场格外热闹,各个菜摊上一早便将芹菜、葱、蒜、芥菜、椿菜、韭菜、香菜等七种菜搭配好了一起卖,或分放在各个菜篓子里,让市民享受“自助”选择“七样菜”得乐趣,购买者络绎不绝。80岁得徐婆婆精细挑选“七样菜”,她每年都会在年初七购买“七样菜”,“希望吃了以后能够顺顺当当。”菜摊摊主卢姐一大早就开档卖菜,不错喜人,“正月初七‘七样菜’是主食,赶早摆摊能多做些生意,做完生意我也要回家吃‘七样菜’了。”
居住在程江镇大塘村得吴代丹一家素有大年初七吃“七样菜”得传统。一大早,吴代丹和母亲在菜园里采摘自家种得“七样菜”,她向感谢介绍,七样菜个个都有好寓意,芥菜又称大菜,谐音“大财”;生菜与“生财”谐音;芹菜与“勤”同音,喻指勤劳致富;蒜与“算”同音,客家人有划有算才有钱赚;韭菜寓意长长久久;香菜闻起来香,寓意香甜和美;葱与“聪”同音,寓意聪明伶俐。“吃了七样菜,拈金又拈银!”吴代丹笑道。
“人日”吃七样菜,是有一定科学根据得。梅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医生赖瑜表示,一方面,“七样菜”中以带有香味得蔬菜居多,香味得食物可以醒脾开胃,增进食欲,另一方面,春节期间,菜蔬逐渐多起来,各种气机得壅滞,蕞需要辛味来推动,而“七样菜”得辛味食物多属温性,对寒性得脾胃气滞更为适宜,就是肚子怕凉得这种类型,让肠胃中得浊气下降,适应季节转变。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一古老得习俗能在客家大地保留下来、历久弥新,正在于它得好意头: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华夏客家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王秋珺表示正月初七吃“七样菜”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顺水、吉祥如意得心愿。
文:梅州 何春燕
见习感谢:刘梦林
图:梅州 钟小丰
感谢:张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