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香港)香港,正徐徐铺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得画卷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电 题:香港,正徐徐铺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得画卷
中新社感谢 索有为 魏华都
众多来自华夏内地、华夏香港、亚洲以至全世界得20及21世纪艺术作品,充盈着位于香港维多利亚港之畔得亚洲首间视觉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
今年11月开幕得M+博物馆位于西九文化区,是香港文化新地标之一;将在2022年落成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024年落成得西九文化区演艺综合剧场,将丰富香港得世界级文化艺术设施;将于2023年启用得东九文化中心将成为艺术科技重镇及培训摇篮。
“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下称“文艺中心”)得崭新定位,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得东方之珠,发展文艺中心得底气何在?
刚刚再次当选立法会议员得华夏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接受中新社感谢采访时称,香港中外文化荟萃,多年来建立得广泛国际网络,汇聚了海内外和本地优秀人才,有充分条件成为促进文化在国际间具影响力得平台。
事实上,香港回归以来,特区投入了不少资源发展文化艺术,除上述硬件设施外,各大专院校和演艺学院也培养了不同范畴得人才。“2017年香港与内地机构签署了14份文化合作协议书,与内地及海外机构合办大型展览,在上海及广州办了两届‘香港周’。此外,香港艺术节在国际一直享负盛名,自2013年起每年在港举办得巴塞尔艺术展亦吸引不少全球很好艺廊参加,上年年香港更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拍卖市场。”马逢国如数家珍。
九万里风鹏正举。走向良政善治得香港创造新优势,谋定而后动也是题中之义。
2021年5月中旬,“香港如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座谈会举行,约20位香港文化艺术界名流为此建言献策。
7月下旬,“融通中外·文明互鉴”——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强调,香港要打造文艺中心,有必要先建立港人特别是青年人得国民身份认同和对优秀传统文化得向往。
马逢国对中新社感谢表示,特区要制定更积极得文化创业产业,在、法例、场地空间、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援。
“我希望进一步放宽香港文艺界进军内地市场得审批程序,为文艺界争取更多表演及制作机会,香港是可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得。”马逢国说。
近年来,文化界人士希望特区设立“文体旅游局”得呼声不断,就在特首2021年得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设立文体旅游局、加强海外办事处在文化推广上得角色、提出修订感谢条例等,马逢国对此深感欣慰。
“要成为文艺中心,还需要有深厚得文化艺术内功、推动文化艺术得能力,才能让西方了解我们得艺术,并不生偏颇之印象。”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得华夏青联、“三毛之父”张乐平外孙詹胜接受中新社感谢采访时表示,香港除了需要有德高望重得艺术家外,更需要对古今中外艺术有深刻了解得行家里手来参与决策。
在即将来临得2022年,香港将主办国际演艺协会年中会议,香港因此成为第壹个两次主办该盛事得亚洲城市。
一幅崭新得画卷,正徐徐铺开……(完)
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