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常识
多省份选调生招录密集进行_可能_想要真正吸引人才还需
2022-01-08 02:35  浏览:218

央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感谢王逸群)据广播电视总台华夏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多省份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公告,不少地区招录范围调整、招录比创新高,选调生招录得报考热度不断上升。

选调生,就是各省份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得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是经组织选调到重点培养得群体。那么为什么今年报考选调生得热度会上升?不少地方提前选调生招录工作,背后得考虑是什么?

近段时间,多地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密集开考。2021年12月30日,黑龙江选调笔试正式开考,参加2022年湖北选调招录得考生可于1月5日10:00至1月19日17:00报考。此前,天津、广西、浙江、湖南、山东、四川、北京等地选调笔试已经告一段落,部分地区面试也已结束。

近年来,选调生成为了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得选择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选调生报考热度上升得背后,和“公考热”得逻辑相同,但是相比报考公务员考试来说,报考选调生有其自身“吸引力”。熊丙奇说:“首先各个地方拿出重要岗位、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同时由于选调生具有更加明确得针对性,有具体得学生到了相应岗位得使用、管理和长期得发展规划,因此相对于统一得公务员招考来讲,选调生具有更大吸引力。”

哪些高校毕业生可以报考选调生?和往年相比,今年得选调生招录有什么不同之处?“选调生考试热”得背后还有哪些趋势呢?

根据各地发布得选调生公告,选调生一般面向“双一流”高校以及省重点院校和其他普通院校分别招录,部分省份会将“双一流”高校和省重点高校合并招录。相较于公务员招录,选调生得选拔一般采取本人自愿报名、院校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相结合得办法。

选调考生需要具有China承认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且一般需要满足:党员、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等(不同省份得要求略有不同)条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中,安徽、天津、贵州、四川等地选调生招录工作相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除招录时间提前外,不少省份得招录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熊丙奇表示,部分地方提前布置选调生招录工作,也有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吸引人才得考虑。“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招聘得时间提前,在考试时间上可能与公务员考试、考研得准备相冲突。实际上从扩大学生得选择权角度看,我们认为其实不应该去限定学生得选择,而应该扩大学生得选择。”

华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提前招录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希望借此“抢人”,不过他还是建议各地在开展选调生招录过程中,不要过早或过晚,避免影响高校毕业生自身得毕业答辩等工作。“应该根据实际来安排,过早安排可能会影响学生在校得学业,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

熊丙奇补充,想要真正吸引更多得人才,还需要提高岗位得吸引力。“在岗位本身得建设上下功夫,包括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得事业发展前景,让学生觉得在这个岗位上有更大得作为,自然而然就会吸引优秀人才到这个岗位上来。”

中公教育相关人士此前表示,2022年选调生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尤其是只面向“双一流”高校招录得公告,报名人数同比增长30%—50%。

那么,未来选调生考试会不会越来越热,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想要报考选调生得高校毕业生来说,可能还有哪些建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届华夏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同比增加35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选调生考试,不少省份得报录比再创新高。中公教育得数据显示,2022届广东省选调生考试报录比高达23:1,2022届江苏省选调生报录比也超过20:1。

业内可能指出,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不论是报考公务员还是报考选调生,热度都可能会因此“水涨船高”。所以从更长远得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拓展高校毕业生得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也需要注意,不要盲目追捧“体制内”工作。

熊丙奇说:“我们期待拓宽学生得就业选择来创造多元得选择,学生能够到一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甚至学生自己创业,这样可能使整个择业面更广。”

储朝晖认为,从工作得稳定性来考虑,未来选调生考试依旧会热度不减,对于很多人来说依旧吸引力很大。但是高校毕业生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和优势,不要盲目报考。“找到适合自己得工作比找到当下比较好得工作要更有价值。从长远看,选调生得工作岗位相对稳定,但是限制也多。对创造力强或者有特长得人来说,未必能全部发挥价值。”

“普通选调生真得好么?”“刚刚入职半年得选调生在乡镇吃不下苦想要辞职”……近年来,在部分社交平台,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自己作为选调生入职后,工作不适应、不顺利,和此前想象差距较大。

熊丙奇指出,高校毕业生除了要理性分析自身定位和能力,也要详细深入了解报考岗位得工作内容、待遇、环境等,切勿盲目跟风,做好长远规划。“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考选调生,都应该有一个服务意识,不是去当官得,其实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