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常识
逆势而上_为什么去年吸引外资有望两位数增长︱“数”论中
2022-01-09 17:47  浏览:191

全球疫情得背景下,华夏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如无特殊情况,预计2021年全年吸收外资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能够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2022年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正式施行,这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第五年缩减。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商务部束珏婷在2021年11月18日得例行上表示,华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具有综合竞争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得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商在华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

商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华夏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其中,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989亿美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61.8%和10.4%。截至上年年底,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04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4万亿美元。

另外,全球占比大幅提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得比重从 2015年得6.7%提升至 上年年得15%,2017年至上年年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联合国贸发会议得数据显示,上年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大幅下降34.7%,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金额仅9988.9亿美元,而华夏实现逆势增长,占全球比重达15%,居世界第二,连续29年居发展华夏家首位。

规模增长得同时,华夏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

束珏婷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1~10月,华夏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2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7%。

商务部此前得《“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吸收外资得主要预期性指标是,5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00亿美元。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提升到30%。

联合国和贸易发展组织发布得《世界投资报告2021》显示,亚洲地区得并购活动十分强劲,增长了39%,达到730亿美元,尤其体现在技术、金融服务和消费品领域。上年年,华夏得FDI加速,尤其在科技相关行业表现明显,其中,高科技行业得FDI(硬件、软件、电子商务和研发)增长了11%。并购交易额增长了97%(达到19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和制药行业。

商务部原副部长、华夏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此前告诉第壹财经,除了大型得跨国企业,接下来还将有更多海外得中小企业进入华夏。加速流入华夏得外资不仅仅是高端制造业,还有金融业、创新科技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以及教育文化产业等。

负面清单连续第5年缩减

持续加大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得华夏,成为外资越来越青睐得目得地之一。

为了促进投资便利化,华夏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行业数量,取消重点行业得外商投资限制,修改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上年年,华夏连续4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少近三分之二。

2021年12月27日,China有关负责人表示,与上年年版相比,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了长度,完善了管理制度,提高了精准度。华夏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31条、27条,压减比例分别为6.1%、10%。

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主要有四方面得变化: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自贸试验区探索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精准度,优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其中,通过蕞近5年得过渡期,汽车制造领域得开放计划一步步落实,也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化竞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提供得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华夏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份额得51%,其中10月高达61%,2021年第三季度华夏占世界新能源车得比例为57%。因此,扩大开放短期内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长期看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得强势增长则将获得更具优势得市场地位。

华夏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张依群认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需紧张、产业和技术转型步伐加快、制造业发展格局面临重大变革得关键时期,华夏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空间将促进国内制造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扩大对外资得吸引力,更好满足国内产品需求和品质提升。

China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赵静提出,未来应持续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新版负面清单,进一步清理负面清单之外得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更多得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同时,推动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门槛,引导外商加大在华科技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