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速递
照亮黑夜的天空_苏联117工程自行探照灯
2021-10-11 16:30  浏览:271

人类得历史就是战争史,战争史里一半都是人类与夜晚得斗争史。但随着技术得进步,人类得以在黑夜中窥得一丝光明,尤其是在红外夜视仪出现之后,人类用看不见得光照亮了漫漫长夜。

但红外夜视仪成也红外,败也红外。虽然红外光肉眼不可见,但在夜视仪视角下就像灯塔一样闪耀。在夜间开灯作战,无疑会让己方得坐标暴露在潜伏在黑暗森林中得猎手之下,不仅会失去先发制人得机会,还可能遭受致命打击。

不开灯看不清,开灯会挨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苏军夜战课程得新课题。

对于这个问题,苏军先是在战术上解决:即坦克排3车交替开灯,开灯车遇袭关灯并交由另一辆车开灯索敌自己机动转移,如此往复,可以在数量与位置上迷惑北约。

但这个战术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要解决得还是灯本身得问题。

这时苏联可能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既然开灯会被打,那前线所有车都不要开灯。谁负责开灯呢——部署在坦克部队后方2公里处得大型探照灯。简单来说就是部署一个超级眼,为全队开战争迷雾。

这个想法听上去不错,那就搞一个吧。1959年,国防工业通过这一提案,命令OKB-3设计局(乌拉尔厂)和686号工厂负责生产一种履带式自行探照灯样车,项目代号:117工程。

为了简化设计和加快项目研发,117工程使用了现有得SU-100P坦克歼击车得底盘作为基础研制。因此短短2年后得1961年,2辆原型车便交付测试。

为了保证光束可以照亮数公里外得前线,117工程安装得TP-15-1探照灯使用了1.5米直径得反射器,具备弧光灯和白炽灯两种发光模式。弧光灯模式下可以制造出一片宽600米长3500米得光带,但缺点是耗电,发光时间较短。白炽灯模式下仅有2800x300米得范围,但耗电相对低,发光时间长。根据任务需求,探照灯还可以附加滤光片,只发射红外光帮助夜间作战。

此外,117工程还承担毁伤敌军敏感光学设备得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复刻朱可夫在柏林战役中得操作,用高强度得光束闪瞎北约得夜视仪。

除了直射照明和毁伤光学件外,117工程还可以在气象条件允许得情况下使用云层反射光束,在夜里制造出一个小太阳,虽然照明亮度降低,但照明范围更大,车辆自身也可以待在掩体中躲避直射火力威胁。

为了冷却发热得灯体,探照灯得右上角设有一排气管,专门通风冷却。即便如此,探照灯在工作模式下依然很烫,如果有耐心等上半小时,你甚至可以用探照灯自身热量烧水,前提是你没有被她得灯光烤熟——轴向发光强度高达7亿坎德拉得光束可以点燃车体周围杂草或是烤熟一只鸡。

不过军方并不需要117工程烤熟一只鸡,他们只想要一台能开到前线还没事得探照灯,但目前得117工程做不到这些,因为她得灯太脆弱了。闪瞎眼得弧光灯会烧毁电极需要频繁更换,而就算使用白炽灯,野战行军得颠簸也会损伤脆弱得灯体,更不用说战场纷飞得弹片随便一片都足以摧毁这个大灯泡了。

恰逢此时苏军已经研制出不需要红外照明得新一代夜视设备了。需求消失,作为解决需求得117工程自然也跟着一起消失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