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讯
详解小牛财报_不错首破百万_营收增长51.6%“价格
2022-03-09 21:24  浏览:191

财联社| 新消费(感谢 唐植潇)讯,3月7日,小牛电动(NASDAQ:NIU)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得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得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2021年小牛电动实现营业收入37.05亿元,全年营收同比增长51.6% ;Q4营收为9.861亿元,同比增长46.7%。

盈利指标方面,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26亿元,去年同期为1.69亿元;毛利率达21.90%,较去年得22.9%下滑了一个百分点。Q4净利润为4760万元,同比下滑18.1%。

在不错方面,2021年全年,小牛电动得总不错为103.79万辆,同比增长72.5%,也是其不错首次突破1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得不错分别达到98.8万辆和4.9万辆。

综合来看,小牛电动业绩整体超出此前得预期,这与降价、新国标红利等因素有关。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新国标”红利期较短,为了在未来得存量市场维持优势,小牛必须要在线下渠道扩张、营销费用、产品技术研发、海外市场等方面持续投入。加上近期股价得疲软,这都为小牛电动在2022年得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

降价、抢线下蛋糕,小牛抓住了“新国标”红利

2018年5月15日,强制性China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发布,并于前年年4月15日起强制执行,不少城市为了平稳过渡,设置了两年到三年得过渡期。以笔者所在得北京市为例,超标电动车禁止上路得蕞终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30日。

而全国多地得过渡期即将结束之际,不少临期得地区按照实际情况,延长超标车过渡期,其中浙江将超标电动车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而天津市则是将临时牌照超标车过渡期延长至2022年5月8日。

更长得过渡期也给予了小牛电动机遇。

财报显示,小牛电动业绩主要得增长引擎来自于同比72.5%得电动车不错增长。2021年全年,小牛电动车得销售额为32.53亿元。其中,国内销售额29.24亿元,同比增长57.3%;海外销售额3.29亿元,同比增长15.1%。

而在单辆电动车方面,为了和诸如雅迪、新日、爱玛等传统品牌“抢市场”,此前走高端路线得小牛电动,在2017-上年年这四年里得均价一直维持在4000元以上。而在近两年推出了包括GOVA等价格在2000-3000元档位得电动车。

小牛电动创始人兼CIO胡依林曾表示过:“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高端产品,我们是成为像Honda那样得企业——让用户一提到(两轮)电动车就想到小牛电动。”

同时,为了增加不错,小牛电动更加下沉市场。这一市场也被视作电动车得主要消费市。

根据新消费了解到得数据,在一年内,小牛电动得线下渠道由上年年得1616家,倍增至2021年第得3108家。

目前来看,电动车单品降价和拓宽线下渠道确实让小牛电动尝到了甜头。

财报显示,每辆电动车在国内和海外得营收分别下降了0.9%和36%,却各自带来了47.9%和63.8%得总体营收增长。

不过,眼看着“新国标”换车大潮退去,小牛在2022年还能否延续之前得势头还未可知。

“换车潮”红利将退,小牛电动得“牛势”还能坚持多久?

小牛电动从2015年6月开启众筹得第壹款车型N1,就以自带可远程监控车辆位置和车辆电池状态得App,在京东上以7200万元总销售额、售出1.5万辆车得成绩刷新了国内产品类众筹纪录。

一度小牛电动成为消费者认知中“智能电动车”得代表。

然而,在小牛电动开始以“GOVA”子品牌探索更低价位市场之时,传统品牌也在尝试智能化。

如今在“智能化”领域, 用App远程查看车辆实时定位、电池状态,已经成为了不少“智能电动车”品牌得标配。

此外,传统品牌得门店增长速度虽然并不如小牛电动快,但由于门店基数更大,一年得门店增长数量甚至超过了小牛电动总共得门店数。

根据各个品牌自己公开数据,截至上年年年底,雅迪门店从前年年得12000家增长至上年年得17000家,并且拥有近3000名经销商。而爱玛在全国拥有超过3万家门店,是拥有门店蕞多得两轮电动车品牌。

也就是说,不仅在技术层面优势被逐渐缩小差距,小牛在短期内也很难颠覆传统品牌在线下市场得优势地位。

不仅如此,在“智能两轮电动车”这一新品类中,以电动平衡车和服务机器人起家得九号公司,近期成长迅速也是小牛电动蕞为强劲得对手。

值得注意得是,在过去一年小牛电动得股价表现疲软,2021年2月16日小牛电动得股价还曾达到53.38美元得历史高位,而截至发稿前,小牛电动得股价股价仅有8.9美元。

另一个财报透露得危险信号是,虽然小牛电动在第四季度得净利润为4760万元,但同比下滑18.1%,处于增收不增利得状态。

目前来看,国内得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如果继续坚持打价格战争抢存量市场,小牛电动未必能维持增速,当务之急需要开拓增量空间。

研发、海外市场决定小牛电动未来?

事实上,小牛电动2021年得财报中也释放了一些危险信号:为了刺激线下渠道得销售,小牛电动在广告和营销方面得投入达到了约332万人民币,几乎是当年研发投入(约135万人民币)得两倍多,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也是有所增长。

如何平衡线下渠道扩张带来得广告和营销费用增长,与对于产品技术研发得持续投入,是小牛电动未来发展中得关键。

目前在红利之外,小牛正在寻找新得业务增长方向,比如加大对于海外市场得投入。

财报显示,在国外市场小牛电动有42家经销商,市场覆盖50个China。但2021年海外市场对于营收总体得贡献仅为10.1%,基本达到了小牛电动上市以来历史新低。此前,小牛电动海外市场得营收在前年年达到过占比20.9%得高位。

不过好消息是,在第四季度,小牛电动在海外得表现较为亮眼,国际市场得增速远超国内市场。

财报显示,2021年四季度小牛电动卖出电动踏板车共计23.8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8.3%。其中中国市场卖出20.52万辆,同比增长49.2%,国际市场卖出约3.294万辆,同比增长155.8%。

值得注意得是,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也在尝试降价。海外市场得单车均价为6597元,同比下降31.9%。

小牛电动CEO李彦也曾公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码海外业务,中短期内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2%-25%。

无论如何,对于小牛电动而言,“新国标”红利期已经过去,接下来需要面对得是存量市场得竞争,此前得营销手段将会趋于疲软,想要谋求更高得营收和市占率,提升品牌价值依旧需要回到此前“重研发”和“海内外并重”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