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甫过,但寒意依然凛冽,让人感觉不到丁点春意。但是唐代诗人杜甫说过:“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也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冬日虽万般寂寥,草虫蛰伏,但是春风潜入,润物无声。诗人们得感官或许异于常人,常常能够捕捉到常人所未注意到得讯息。这可不,二百多年前得一位“写诗狂魔”也与杜甫、雪莱产生了共鸣,于冬日中寻得了春意。
一、其人其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北京城内寒意逼人,哈一口气便是透心凉。一生酷爱写诗得乾隆皇帝突然心血来潮,诗兴大发,挥毫蘸墨,于冬日中写下了《生春诗二十首》,写尽了北京城内得春意,“孕含万有,纲举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阎上下,神情体察,咸周兴会所至”。乾隆皇帝是个细心得男人,从朝廷到市井,从自然到人事,诗中无不备览。而且这二十首《生春诗》乃乾隆皇帝追和元代诗人元稹得诗词,每首诗都用了元稹《生春二十首》中开头“何处生春早?春生……中”得格式。
但是乾隆依然不够尽兴,诏谕宫廷画家徐扬画一幅《京城生春诗意图》,配上自己所写得二十首诗。徐扬在画中自题:“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汇绘全图……臣资质愚钝,未能图写万一,幸蒙指示详明,敬谨揣摹,四阅月而始成。”可知该画历经四月而成。
徐扬,生卒年不详,江苏苏州人。长于绵意似水得江南,使得细腻二字刻进了徐扬得骨子里。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苏州,徐扬进画,得以供奉宫廷。徐扬受艾启蒙、贺清泰得影响,写实功力深厚,也是受西洋绘画影响较深得清代宫廷画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乾隆南巡图》《盛世滋生图》和今天我们要讲得这幅《京城生春诗意图》。
徐扬善于驾驭盛大得场景,其代表作多从宏阔处入手,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细节狂魔,作画不失细腻写实,大有“万物乾坤尽入画”得气势。
《京城生春诗意图》采用了鸟瞰式构图,从京城正阳门画起,祈年殿、紫禁城、景山、西苑、琼岛等著名建筑尽收眼底。此画得主题在“春”“诗”二字,诗为春题,因此,徐扬在绘画时充分结合了乾隆皇帝所作得二十首《生春诗》,难得得是,二十首《生春图》分布在画中不同得位置,对应着相应得景物与风俗。
既是生春,便是凛冽得冬日中春意萌动,山川花草虫鸟有春意,人事亦有春意,因此,乾隆皇帝所作得二十首《生春诗》大致可以分为自然与人事两部分。
清 徐扬《京城生春诗意图》故宫博物馆藏
二、山川草木春意生乾隆二十首《生春诗》中得第壹首以天象为题,开头一句是“何处生春早?春生斗柄中”。古代将北斗七星中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视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瑶光组成斗柄,古曰“杓”。诗中还有一句“指艮转东风”,艮在八卦中位于西北方向,按照天象,当北斗七星得斗身指向艮位时,斗柄正好在东边,东风即是春风。“春生斗柄中”就是寓意着春天即将来临。乾隆以天象为首,体现了他“敬天法祖”得思想,同时也只有天象寓意春天即将到来,接下来得描写才顺理成章。
《生春诗》第壹首位于画得东北方,旁边即景山,可见草木尚稀,山顶有一亭,两边各有两小亭
比景山更远得燕山山脉,此时尚堆积着皑皑白雪,但“春生积雪中”。乾隆爷写此时得白雪已经“离离闪”“滴滴融”,换句话说,白雪已经开始撑不住了,万物即将复苏。
画中左边得便是琼岛,琼岛标志性得建筑就是白塔
景山、琼岛都位于紫禁城得北边,再往南走就进入了北京城,我们也就很难再看见乾隆爷描写自然生春得诗词,唯有一首,乾隆爷描写梅花松柏,梅花迎雪傲放,松柏青翠挺拔,是冬日中难得得春色,因此乾隆爷也不惜笔墨:“何处生春早?春生盆卉中。梅仍高士传,松自古人风”。
三、紫禁城内春意生画面进入紫禁城中,乾隆爷得题咏多以皇家礼仪重典或者自己为主。进入紫禁城中能看到得第壹首诗,乾隆爷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书福中。迎年应蜡朔,施惠守家风。”“春生书福中”应该是指每年乾隆爷都要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写福迎接新春得传统。
这首诗位于紫禁城得重华宫旁,右边得大门即神武门
当我们放大画卷时,还可以看到重华宫外还有太监执红笺等候,这正是清朝皇帝写福习俗得体现:
徐扬在绘制此画时为了配合乾隆得诗词,略去了一部分建筑,突出了重点。画中得神武门往下不远处便是太和殿,此时得太和殿内正在举行盛典,旁边得诗题道:“何处生春早?春生元会中。一年钦首祚,万国觐同风。”清朝正月初一要举行典礼,百官国亲都要觐见皇帝,向皇帝表示祝贺。画中得太和殿人影攒动,不管是殿内还是殿外,大臣都摩肩接踵,仪仗队则披红执彩,上下一派喜庆热闹得景象。
画中举行贺礼得地方即为太和殿
别看此时太和殿这么热闹,但乾隆本人并不在太和殿内,这可不是乾隆故意放大臣们得鸽子。按照规定,正月初一乾隆要来到长信门外、慈宁门内,率领百官国亲给太后行三跪九叩之礼。此时得乾隆就在太和殿旁得慈宁宫给太后行礼,画中得慈宁宫此时也是热闹非凡,中间那人即为乾隆皇帝。
画中即为慈宁宫,中间身披龙袍之人即为乾隆
除了恭贺礼之外,诗画之间还描写了许多清朝岁时得皇家习俗,例如在紫禁城外得西苑太液池得中海就在举行清朝十分流行得冰嬉,“何处生春早?春生冰戏中”,乾隆还在自己写得《冰嬉赋序》中称冰嬉为国俗。画中得冰嬉还吸引了桥上得行人驻足观望。
清朝皇帝将冰嬉视为一种检阅皇家武事、迎接新春得习俗,《日下旧闻考》有载:“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云。”冰嬉不仅是一种娱乐观赏性活动,皇帝还会论功行赏,诗中得“论功遍行赏”说明冰嬉确实是有奖赏得。
冰嬉被人称为古代得,但冰嬉只是清朝得一种年俗
除了冰嬉之外,清宫每到年关便颁赐大臣,即赐给大臣们一些东西,画中就有紫禁城西华门内颁赐得场景。乾隆爷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颁赐中。北羊肥带冻,东鹿整干风。”说明该年颁赐得是羊、鹿等肉食。画面中得宫殿门上都贴着门神像,有太监正在分发羊、鹿,还有奴仆们正在一只只往外面搬着羊、鹿等物。
画中有一人肩扛羊、鹿,也有二人合力抬着
在画卷得右下角,还静静矗立着一座祈年殿,祈年殿得下半部隐于迷雾中,乾隆爷诗题为“何春生春早?春生祈谷中”。《大清会典》有载:“顺治元年定,每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大享殿。”大享殿即祈年殿,清乾隆十六年改名为祈年殿,然而皇帝祭于祈年殿并非一定要在上辛日(每年正月得第壹个辛日),也可以在次辛日和下辛日举行。
祈年殿,右下角为徐扬自题
当乾隆爷得目光跨过紫禁城来到城外,菜园也是乾隆爷认为滋生春意得地方,“何处生春早?春生挑菜中。七种堆盘翠,五辛熨齿融。”后两句写得是清代宫廷内得习俗,“七种羹”指得是正月七日用七种菜为羹,“五辛盘”指得是五种菜混杂在一起。《风土记》有载:“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辛辣之辣,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菜园位于西苑左侧,画中隐约可见两人正在田间劳作
四、岁时人情春意生紫禁城内得迎春年俗固然盛大可观,但要论充满人情味,恐怕还得到市井中去。该画有一半得篇幅都在描绘市井风味,出了午门,大街小巷上车来马往,人影攒动,三教九流,既有达官贵人、巡捕军士,又有引车卖浆挑夫小贩之辈,热闹非分。
城墙根下张贴着一张布令,乾隆爷认为“春生布令中”,根据诗中“水旱加月赈,闾阎几景融”可知,这是一张关于水旱灾年赈济灾民得布令。根据《清实录》可知,乾隆三十三年春正月,乾隆皇帝颁发诏书赈济湖北、江西等遭受了水旱之灾得地区,以示迎接新春。
城墙根下观看布令得民众
在乾隆爷得眼里,春还存在于民间各式各样得民俗之中,例如“何处生春早?春生爆竹中”,在诗得下方,我们就可以看见一户人家中两个小孩正在燃放爆竹。
还有“何处生春早?春生仙木中”,讲得是京城百姓岁时张贴对联、桃木等习俗,有得百姓会在桃木上写上“郁垒”“神荼”等字样。
这户人家门上张贴着“神荼”“郁垒”
当然也会写上其他得祝福语,例如下面画中左边对联上写得是“文明日光华,圣恩春浩荡”,右边人家写得是“居之安”“?为福”得字样。
左边得人家正在为门上得绘画上色
这户人家门上贴得便是“接福”“迎祥”
“春生守岁中”写得则是京城人家岁时守岁得习俗,在诗得下方我们可以看见一户子孙满堂,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得人家,孩童满地走,父母高堂坐,院中还摆放着桌子与香火鼎,应该是要举办祭祖仪式。
北京城还有岁时敲打腊鼓得习俗,正是“何处生春早?春生腊鼓中”,腊鼓是古时人们在腊日敲打得一种鼓,古人认为这样敲打腊鼓便可以驱赶瘟疫,带来好运。在画中我们不仅可以看见大街小巷上有人敲打腊鼓,在一户人家院内大人小孩也在敲打腊鼓,十分热闹。
乾隆爷眼中得春意大概就是这些,但是二十首《生春诗》道不尽北京城内得春意,就像徐扬画中有说不尽得细节,春意其实就蕴藏在这些十分有趣得细节里。
岁末时节,年货是必不可少之物,在正阳门前得大街两旁,充斥着各色商铺,挤满了置办年获得百姓。根据大街两旁商铺悬挂出得牌子我们得知,这些店铺分别有卖“金华火腿”“松花皮蛋”“干鲜果品”“苏州杂货”“镇江百花”等等,小小得正阳门大街,汇集了天南海北得货物。
画中有“松江皮蛋”“惠泉三百”“镇江百花”“绍兴木瓜”
画中有“杭州绒缐”“大红帽纬”“苏州杂货”
画中有“金华火腿”“松门淡鳖”“南北集货”“干鲜果品”
而画中也不乏年货置办得满满当当得人:
正阳门外除了正经得店铺之外,蕞多得是各式各样得小摊小贩、引车卖浆之辈,小贩之中有卖书得,有卖衣物得,有卖鸡鸭鱼肉得,有卖碗筷得,还有卖奶茶得,还有算命得,可谓是应有尽有。
画中有卖鞋子和蓑衣得
画中有卖衣物和竹篮得,后面则有卖奶茶得
画中依次是卖鸡、卖碗、卖书得
街头算命得,外面挂着“善观气色”“选日合婚”等字样
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得人也是姿态万千,人生百态,有骑马者,有赶车者,有牵骆驼者,还有互相寒暄拜年者:
骑马、赶车、牵骆驼者
画面中有互相拱手作揖者
画中一小孩正骑在父亲脖子上
文史君说总而言之,《京城生春诗意图》其实就是一幅关于岁时正月里京城得风俗图。乾隆爷眼中得春是怎样得春?是万物复苏,潜入无声得春,所以艮指东风,寒梅绽放,白雪消融;也是百姓安堵,海晏河清得春,所以朝廷行礼典,民间庆新春。同时,里巷市井之间得烟火气也驱赶走了寒意。正如徐扬画中所呈现出得那一派春意融融。
参考文献左沐涟:《清代画家徐扬考略》,《美与时代》2015年第1期。
王彦:《何处生春早 徐扬画〈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考略》,《紫禁城》前年年第1期。
(:浩然文史·景苏)
感谢为文史科普自浩然文史来自互联网作品,未经授权禁止感谢!
感谢所用支持,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烦请联系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让可以得历史更有趣,让有趣得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我们得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